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Blog Author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整套 PPT 以大红背景、国画花鸟、圆窗、亭台楼阁等元素为主,是一套典型的 “中国风主题展示”模板

适用场景:

  •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/ 国风美学
  • 校园国学讲座、节日主题活动
  • 文创产品、国风品牌的宣讲

核心目的:

用现代排版配合传统元素,从多个角度介绍“中国风”的内涵、特点和代表元素,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东方美感,在内容上理解中国文化的气质。


二、版式结构与章节安排

第 2 页“目录”采用竖排汉字,通常会分成四章,对应后面多页内容。整体结构可以理解为:

  1. 中国风的概念与整体印象
  2. 中国风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
  3. 代表性元素:山水、建筑、花卉等
  4. 总结与延展:如何在当代应用中国风

下面按区域依次说明每类页面的功能和可讲内容。


三、封面与目录区

1. 封面(第 1 页)

  • 大红底色 + 白色大圆,圆中写“中国风
  • 周围点缀牡丹、兰花等国画风花卉

可以讲:

  • 红色象征喜庆、热烈,是中国传统的“吉祥色”;
  • 圆形寓意“圆满、团圆”,也是中国文化里常见的构图方式。

这页适合作为开场,引出主题:“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,是充满东方韵味的——中国风。”


2. 目录页(第 2 页)

  • 左侧青枝花朵装饰,右侧竖排“目录”与若干章节标题;
  • 每一行对应后面的一个部分(比如“壹 总论”“贰 山水”“叁 建筑”“肆 花木”等)。

逻辑作用:

  • 给出整场分享的“路线图”;
  • 观众能提前知道接下来会从哪些维度了解中国风。

四、第一部分:总体印象与概念(第 3–5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3 页)

  • 红底白圆,配花卉装饰,中间写一行毛笔字样的大标题。
  • 功能:作为 Part 1 的开篇,强调本章是对“中国风”的总览介绍。

2. 圆点分项页(第 4 页)

  • 红底上方有四个白色圆形,例如“壹、贰、叁、肆”,
  • 每个圆下面竖排写一段文字说明。

适合承载:

  • 中国风的四个基本关键词:

  • 如“典雅、含蓄、意境、留白”等

  • 每一点后用简短文字解释即可。

“意境”可以解释成:不仅描摹眼前景物,更传递一种情绪和想象空间; “留白”则是刻意让画面有空白,让观众在心里把画面“补全”。

3. 山水画对比页(第 5 页)

  • 白底,两幅水墨山水画左右对称摆放,下方分别有文字说明。

可以这样讲:

  • 左右各代表一种风格或主题:

  • 如“山水”与“花鸟”,“写意”与“工笔”;

  • 对比两幅画在构图、用墨、意境上的差异,说明中国画讲究“气韵”和“虚实结合”。

五、第二部分: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(第 6–8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6 页)

  • 布局与第 3 页相似,只是标题内容更换,代表进入 Part 2
  • 可以用来引出“中国风的审美特征”。

2. 白底 + 荷花 + 三要点页(第 7 页)

  • 左侧是一丛荷花国画,右侧用三个红色圆形依次列出三点文字。

可作为:

  • 中国风审美三大特征,比如:

  • 以自然为师:多从山水、花木中取材;

  • 重意不重形:注重内在神韵,而非逼真写实;
  • 诗画合一:画中有诗、诗中有画,艺术形式彼此渗透。

3. 圆窗构图 + 四条文字(第 8 页)

  • 红底,中间是“圆窗”样式,内写“中国风”;
  • 右侧竖排四条文字,类似章节小结或延伸说明。

圆窗象征:

  • 传统建筑中的“花窗 / 影壁窗”,
  • 也是中国人“借景入画”“以小见大”的典型方式。

这页可以用来做 本章小结:把前面讲的几个美学特征再简要回顾。


六、第三部分:代表性元素(建筑、植物等)(第 9–11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9 页)

  • 与前两个章节封面结构一致,用于引出 Part 3,可命名为“代表元素”或“传统意象”。

2. 建筑主题页(第 10 页)

  • 画面下方是一座古典建筑(宫殿或楼阁),中轴对称;
  • 上下两侧排版文字,可能列出三个要点。

可以讲:

  •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:

  • 坐北朝南、轴线对称、屋顶飞檐、斗拱结构等;

  • 以及建筑与礼制、等级、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。

可以顺便解释“中轴线”这个概念: 就是一条贯穿建筑群中心的假想线,所有重要建筑都沿着它排布,体现秩序感。

3. 花卉/兰草页(第 11 页)

  • 左侧是一株兰花或其他植物插画;
  • 右侧三列文字或三个编号圆点。

适合介绍:

  • 梅、兰、竹、菊等“花中四君子”的象征意义:

  • 梅:坚贞不屈;

  • 兰:高洁典雅;
  • 竹:虚心有节;
  • 菊:淡泊名利。

这些植物意象在诗词、书画中大量出现,是最常见的“中国风符号”。


七、第四部分:总结与延展(第 12 页)

悬挂圆牌总结页(第 12 页)

  • 顶部垂下四个圆形牌匾,下面都有简短文字说明;
  • 底部两侧继续以花卉作装饰。

适合作为整场分享的“结尾四句”,比如:

  1. 传承——理解传统,是创造新国风的基础;
  2. 创新——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古典审美;
  3. 融合——将中国元素与当代生活方式结合;
  4. 传播——通过文创、影视、游戏等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。

同时也可以提醒观众思考:“在自己的学习、工作或产品中,可以怎样运用中国风?”


八、逻辑关系小结

把这套“中国风”PPT串联起来,大致是一条这样的逻辑线:

  1. 先整体感受 → 再拆解特征

  2. 封面与第一部分用图像和关键词,让观众对“中国风”形成直观印象。

  3. 从概念到审美 → 从审美到具体元素

  4. 第二部分讲文化与审美背后的“道理”;

  5. 第三部分用山水、建筑、花木等具体例子,让抽象的概念落地。

  6. 最终回到当下生活与创作

  7. 第四部分用几句总结,鼓励大家思考如何把中国风融入现代设计与日常体验。


九、一句话给讲解者的建议

使用这套模板讲中国风时,可以遵循这样的节奏: “先让大家看看中国风有多美 → 再说明这份美来自哪些文化与审美 → 接着用建筑、花木等例子让美具象化 → 最后提醒大家把这种美带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里。”

这样一来,不仅形式中国风,内容和逻辑也都“很中国”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,整套 PPT 以大红背景、国画花鸟、圆窗、亭台楼阁等元素为主,是一套典型的 “中国风主题展示”模板。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2.7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
PPT页数:17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