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这套 PPT 的核心主题是:用“莫兰迪调色”风格,做一份温柔、克制又专业的内容汇报模板。
- 画面主色:灰棕、米色、砖橘等柔和色块,像奶咖色系,属于“莫兰迪色”。
- 目的:在不抢戏的前提下,给品牌介绍、项目汇报或课程讲解,提供一个有质感但不张扬的展示框架。
小解释:莫兰迪调色(Morandi Palette) 来自画家乔治·莫兰迪的绘画风格,特点是颜色都“加了一点灰”,低饱和、不刺眼,看起来高级、安静。
二、版面结构总览
从缩略图可以看出,这套 PPT 大致分成几类页面:
- 封面页(1)
- 目录页(2)
- 章节封面页(3、8、12:01/02/03)
- 图文介绍页(4、6、9)
- 图标说明页(5、7)
- 数据与图表页(10、11)
下面按区域逐块讲解。
三、逐页讲解(按模块)
1. 封面页:把调性定下来(第 1 页)
画面结构:
- 背景:大面积不规则“云朵”色块,分别是深咖、米黄、砖橘等,营造柔和、不尖锐的氛围。
-
中间:
-
中文标题:“莫兰迪调色板”
- 英文副标题:MORANDI PALETTE
- 下方一行小字:可以放项目简介、标语或一句话概括。
- 再下面有一个按钮样式的矩形,可用来写“开始汇报 / 项目名称 / START”等。
作用:
- 第一眼告诉观众:这是一份关于莫兰迪色调 / 温柔配色风格的内容,或是一份用该风格包装的正式汇报。
- 同时把品牌气质定为:克制、高级、有设计感。
2. 目录页:交代整场汇报结构(第 2 页)
布局:
- 上方大标题:“目录 / CONTENTS”。
- 中部横向排布四个圆形或圆角块:壹、贰、叁、肆。
- 每个编号下面是竖排文字区域:用于写“添加标题内容”,也就是四个章节的名称。
逻辑:
-
四个章节代表整份汇报的主线结构,比如可以对应:
-
项目背景与目标
- 莫兰迪色调设计理念
- 应用场景与案例展示
- 数据结果与后续计划
观众在这里就能知道:接下来会按 4 大部分依次展开,不会迷路。
3. 章节封面:标记阶段性的重点(第 3、8、12 页)
这三页结构相似,只是数字不同(01 / 02 / 03)。
共同特点:
-
中部醒目位置:
-
“01.添加标题内容”“02.添加标题内容”“03.添加标题内容”。
- 下方英文“MORANDI PALETTE”作为风格提示。
- 底部仍有一个按钮样式区域,方便写“章节说明 / 关键词”等。
- 周围用莫兰迪色块围合,保证视觉统一。
实际用途:
- 01 章节封面:可以用作“整体介绍 / 背景与目标”的开头。
- 02 章节封面:用作“方案 & 过程”的开头。
- 03 章节封面:用作“成果 & 展望”的开头。
在演讲时,你可以利用这几页做过渡和停顿,例如:
“第一部分我们先看整体背景和莫兰迪色调的基本思路。”
4. 图文介绍页:用故事和场景说明内容(第 4、6、9 页)
(1)第 4 页:图片 + 文本说明
- 左侧:一张平板或电脑屏幕里的办公场景照片,传达“协作、沟通、项目讨论”等氛围。
-
右侧:
-
标题“添加标题内容”;
- 一段简要说明 + 若干条列表项。
适用内容:
- 描述当前问题 / 用户场景:例如“我们的团队在远程协作中面临哪些痛点”。
- 或者解释为什么要采用莫兰迪风格:比如“在商业汇报中提升亲和力和信任感”。
(2)第 6 页:文字为主,右侧大图支撑
- 左侧:多行文字,可拆成 2~3 个小段 / 小标题。
- 右侧:整块图片(如打字、办公场景),补充氛围。
适合讲:
- 更细节的执行过程,如“调研 → 方案设计 → 评审 → 落地”的描述。
- 或针对一个关键环节做深入说明。
(3)第 9 页:数据 + 场景照片
- 左侧:宽幅图片(例如咖啡厅、工作场景),营造“真实使用环境”。
- 右侧:三组大号数据(如 80000、10000、90%)下配简短文字。
数据可以代表:
- 用户数量、项目覆盖量、满意度比例等。
- 改版前后效果对比,例如“浏览量提升 90%”。
讲解时可以这样串起来:
“在这样的应用场景里,我们的方案落地之后,带来了 8 万次曝光、1 万次互动,整体满意度达到 90%。”
5. 图标说明页:用小图标快速扫一遍重点(第 5、7 页)
(1)第 5 页:横排四个圆形图标
- 每个图标下面是“添加标题”和一小段说明文字。
- 图标可能代表:定位、编辑、电脑、相机等。
适合说明:
- 四个核心功能 / 服务模块:例如“品牌定位、视觉设计、内容制作、素材拍摄”。
- 或者四大优势:如“效率、统一性、易用性、可扩展”。
(2)第 7 页:菱形图标组合
- 中间是 4 个菱形拼成一个整体,每个菱形中有一个图标。
- 画面左右可以放少量文字解释。
逻辑关系:
-
四块内容更偏向整体组合,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的四个要素:
-
比如:策略端、设计端、内容端、传播端;
- 或者:用户、产品、渠道、数据。
可以强调:
“这四部分是一个完整系统,相互依托,而不是分散的单点。”
6. 数据与图表页:用数字增强说服力(第 10、11 页)
(1)第 10 页:百分比六边形图
- 右侧有三个六边形,分别标有 25%、35%、40% 等数字。
- 左侧是对应的文字条目标题。
可以表示:
- 各部分投入占比(比如时间、预算、资源);
- 或用户偏好在不同方案上的比例。
逻辑上是一个构成/配比关系:总量被分为几部分,各占多少。
(2)第 11 页:柱状图
- 中间是标准的条形 / 柱状图,横轴是几个项目名称“添加标题内容”,纵轴是数值。
- 下方留出文本区域,解释图中的结论。
适合展示对比:
- 不同方案的效果对比(点击率、转化率等);
- 不同时间阶段的数据变化;
- 各渠道表现差异。
讲解时要把“看到了什么 → 说明什么问题”说清楚,比如:
“可以看到,采用莫兰迪调色的新版视觉,在第三个渠道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其他方案。”
四、整套 PPT 的逻辑关系
可以把这套模板理解成一条完整的叙事线:
- 封面(1):先定风格和气质——“这是莫兰迪调色的温柔高级风”。
- 目录(2):告诉大家今日内容分为四大部分。
- 章节封面(3、8、12):分别开启 01 / 02 / 03 三大模块,方便观众建立心理分段。
-
章节内部再交替使用:
-
图文页(4、6、9)讲故事、讲背景与过程;
- 图标页(5、7)把复杂内容拆成 3~4 个关键点;
- 数据页(10、11)用数字和图表证明“这个方案是有效的”。
整体逻辑就是:
先说明为什么要做 → 再讲怎么做 → 再展示做出了什么结果。
你在真正使用时,只需要:
- 把每一页的“添加标题内容”替换成自己的章节名、要点;
- 用简单直白的文字填进对应框中;
- 把自己的数据、图片放入图表和示例页,
就能得到一份既好看、又逻辑清晰、适合终端用户理解的莫兰迪风汇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