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Blog Author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这是一套以小猫插画为视觉主角的「可爱风教师教学 PPT」。 它的用途,是帮助老师 完整呈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,重点回答四个问题:

  1. 学生和教材“是什么情况”?——教学分析
  2. 打算怎样教?——教学策略
  3. 课堂上一步一步怎么上?——教学过程
  4. 课后如何反思改进?——(目录中有“教学反思”,可在后续页展开)

整体风格亲切、轻松,很适合小学、低年级或者主题班会课,用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。


二、目录结构:四个板块串起一节课(第 2 页)

目录页列出了本课件的四大部分:

  • 教学分析:分析学生特点、教材重点难点、教学目标等。
  • 教学过程:课堂的具体步骤和环节。
  • 教学策略:为达成目标将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。
  • 教学反思:课后对教学成效和不足的总结。

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“前中后”:

先分析 → 再设计策略 → 再按流程实施 → 最后反思改进。


三、第一部分:教学分析(第 3–5 页)

“教学分析”这四个字,用白话说就是:先把上课的对象和内容看清楚,再决定怎么教。

1. 分节封面(第 3 页)

  • 大号标题:PART 01 教学分析
  • 中间是抱着圈圈的小猫插画,营造轻松气氛。

这里可以用一两句过渡语说明:

“在设计这节课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。”

2. 图形路径:从学生到教材的分析(第 4 页)

  • 顶部有“教学分析”小标签;
  • 中间是一条像线绳一样的路径,左中右依次放置三个文本块,两端蹲着小猫。

适合分三点来讲:

  1. 学情分析:学生年龄、基础水平、学习兴趣等;
  2. 教材分析:本课在整册书中的位置、与前后课的衔接;
  3. 目标分析:本节课希望学生在“知识、能力、情感态度”上分别达到什么。

“学情分析”可以解释为:

“这群学生现在是怎样的状态,我要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;而不是只看课本不看孩子。”

3. 三栏对比:重点与难点(第 5 页)

  • 仍然是“教学分析”标签;
  • 下方有三个并排的方框,每个配一只不同姿势的小猫。

三栏可以分别写:

  1. 教学重点:本课最重要、必须掌握的内容;
  2. 教学难点:学生最容易卡住、理解困难的地方;
  3. 解决思路:准备通过怎样的方式化解难点,比如用生活实例、分步讲解、合作探究等。

四、第二部分:教学策略(第 6–9 页)

“教学策略”就是:为了达到目标,我打算用怎样的“招数”来教。

1. 分节封面(第 6 页)

  • 标题:PART 02 教学策略
  • 中间大椭圆,里面趴着一只小猫。

这里可以简单承接上一部分:

“在了解了学生和教材之后,我们来看看具体采用哪些教学策略。”

2. 多类型策略展示(第 7 页)

  • 顶部标签“教学策略”;
  • 下面是两只或三只小猫,每只对应一个文本区域。

它方便把策略按类型拆开,比如:

  • 情境创设:通过图片、视频、小故事引入,让学生“有感觉”;
  • 合作学习:分组讨论、角色扮演,提高参与度;
  • 任务驱动:设置小任务,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。

可以用句式“通过……方式,让学生……”去解释每一条。

3. 图标 + 条列:策略步骤(第 8 页)

  • 左侧是几只不同造型的小猫配图形;
  • 右侧是 1、2、3 的数字列表。

这页适合展示:某一个重要策略的实施步骤,例如“课堂讨论”可以拆成:

  1. 明确问题和要求;
  2. 小组内部讨论并记录观点;
  3. 全班汇报、老师点拨小结。

4. 文本对照:资源与评价(第 9 页)

  • 左右两个竖向方框,标题都在“教学策略”之下;
  • 旁边坐着一只表情淡定的小猫。

这里可以列出:

  • 教学资源策略:将使用哪些课件、教具、视频、学具;
  • 评价策略:如何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,如过程性评价、自评互评、激励机制等。

五、第三部分:教学过程(第 10–12 页)

“教学过程”就是这节课从上课铃到下课铃中间,具体一步一步做什么

1. 分节封面(第 10 页)

  • 标题:PART 03 教学过程
  • 中间圆圈里是一只打哈欠的小猫,暗示“接下来要进入正式课堂了”。

2. 流程图:课堂三大环节(第 11 页)

  • 顶部标签“教学过程”;
  • 下方有 NO.01、NO.02、NO.03 三个小框,分别写不同环节标题,每个旁边有小猫插图。

一般可以对应:

  1. 新课导入:通过提问、故事、游戏引出主题;
  2. 合作探究 / 讲解新知: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例子、完成任务;
  3. 巩固练习与小结:通过练习、学生总结、教师点拨来巩固知识。

这是一个典型的 时间顺序流程:从开头到中间再到收尾,一目了然。

3. 板块展开:活动设计细节(第 12 页)

  • 依旧是“教学过程”标签;
  • 左右两块文本区域,上下各配一只卷成团的小猫。

可以用来更细致地展开某两个关键环节,比如:

  • 课堂活动一:小游戏或实验的具体步骤与预期效果;
  • 课堂活动二:分组汇报或作品展示的安排。

也可以写成“课堂小结 + 作业布置”的对比说明。


六、整体逻辑与使用建议

这套 PPT 的结构非常适合用在 说课 / 公开课 / 校内汇报 中,你可以照着这样的顺序来讲:

  1. 封面 + 目录

  2. 简单介绍课程名称、年级、单元主题。

  3. 教学分析

  4. 先讲“学生是什么样”“教材处在什么位置”“本课重点难点在哪里”。

  5. 教学策略

  6. 接着讲“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重点难点”,包括情境创设、合作学习、评价方式等。

  7. 教学过程

  8. 最后按时间顺序把课堂三到四个环节讲清楚,让听众看到:

    从导入 → 探究 → 练习 → 小结,整个课堂是有节奏、有目标的。

  9. 教学反思(可在后续补充)

  10. 课后可以加一页,简单写“学生哪里学得好、哪里还不够、下次准备怎样改”。

如果你愿意把具体学科和课题名告诉我,我可以在这套结构上,帮你写出一份 逐页可直接在说课/汇报中朗读的详细讲稿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,这是一套以小猫插画为视觉主角的「可爱风教师教学 PPT」。 它的用途,是帮助老师 完整呈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,重点回答四个问题: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0.8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、商务汇报
PPT页数:17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