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整套 PPT 的核心主题和目的
一、整套 PPT 的核心主题和目的
这一套 PPT 的主标题是 「中国风·月夜」,副标题写着“动态 PPT 模板”。 整体用 深蓝夜空 + 红色圆月 + 云纹浪纹 做背景,正文多处引用杜甫《月夜》的诗句,营造一种安静、带思念感的中国风意境。
可以把它概括成:
一套适合“中秋、国风文化、诗词朗诵、古风品牌发布”等场景的 月夜主题中国风演示模板, 既有抒情氛围,又具备常用的内容页、数据页和流程页结构。
二、整体结构与逻辑
按 12 页排布,这套模板大致是这样的逻辑:
- 封面 & 变体封面(第 1–2 页):点题“月夜中国风”。
- 目录页(第 3 页):用“壹、贰、叁、肆”四个章节做导航。
-
第一部分:壹
-
章节封面(第 4 页)
- 多要点说明页(第 5–7 页)
- 数据对比图表页(第 8 页)
-
第二部分:贰
-
章节封面(第 9 页)
- 图文说明页(第 10 页)
- 流程 / 时间轴页(第 11–12 页)
整体是典型的 “总(封面+目录)—分(两大部分+若干内容页)—总(时间轴回顾)” 结构。
三、逐块/逐页讲解
1. 第 1–2 页:封面——「中国风·月夜」
画面元素:
- 大标题:中国风·月夜
- 副标题:动 / 态 / P / P / T / 模 / 板
- 右侧:一轮红色圆月,下方两朵白云;
- 左下角:卷起的浪花、海水线条;
- 背景:深蓝色底上叠加细细的波纹线条,像海浪或云雾。
讲解要点:
- 这一页主要是 定调和抓眼球。
- 深蓝色代表夜空,红色圆月配云纹是很典型的东方意象。
- 浪花纹路来自传统纹样中的“海水江崖纹”,常见于古代器物、织锦,用来象征山海与江河。
正文部分引用了杜甫《月夜》的诗句:
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……”
可以用白话解释给观众听: 这是诗人身在外地,看着同一轮月亮,思念远方家人的句子,和“月夜”主题非常契合。
你在演讲时可以这样开场: “这套分享叫《中国风·月夜》,画面中的圆月、云纹和海浪,配上杜甫《月夜》的诗句,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一个安静又略带思念的中国式夜晚。”
第 1、2 页内容基本一致,只是排版微调,可当作 封面 & 备用封面 使用。
2. 第 3 页:目录——四个章节的导航
结构:
- 左侧竖排写着「目 录」两字;
-
中间横向排布四组内容: 每组都包含:
-
红色圆形图标:写着 壹 / 贰 / 叁 / 肆;
- 下方“标题文字”;
- 再往下是竖排的小段文字(可自填本章节的简要说明)。
可以这样讲:
“这一页是整场演讲的导航图。 我们将分成四个部分,比如: 壹——月夜的意象与故事 贰——品牌/项目介绍 叁——数据与成果 肆——计划与展望 红色圆形图标既是编号,也是视觉焦点,便于观众记住‘这一讲有四个章节’。”
这里的“目录”就是 Table of Contents(内容索引),帮观众提前建立心理预期。
3. 第 4 页:章节封面——「壹 标题文字」
构成:
- 左侧一个红色圆形,内写「壹」,下方有小云朵;
- 右侧大标题“标题文字”,下面是一段两三行的正文示例。
这是 第一部分的开篇页,用来从目录过渡到详细内容。
实际使用时,你可以把“标题文字”改成本章节名称, 比如“壹 · 项目背景”“壹 · 月夜的文化意象”等, 然后用下一行小字简短概括这一部分要讲什么。
4. 第 5–6 页:多要点说明页——分条展开内容
第 5 页:四要点并列
-
画面分为四块,每块都有:
-
顶部红色小圆(壹、贰、叁、肆);
- 下方“请输入你的标题”;
- 两行左右的文字内容示例(目前放的是同样的诗句)。
用途: 用来并列说明 四个关键点,如四个优势、四个板块、四个阶段等。
讲解时可以依次指着四个圆: “第一点,我们先看……;第二点是……;第三点和第四点分别聚焦在……” 左到右的阅读顺序很自然,适合做横向对比。
第 6 页:三要点结构
- 顶部两块要点(壹、贰)左右分布;
- 中间偏下第三块要点(叁)居中;
- 间隔中穿插几朵小云,增加层次。
用途: 适合重点讲 三个方面,例如“三大战略”“三项服务”“三步方法”。
可以顺带解释“要点”这个词:
- 要点:就是你希望观众记住的几条最核心的信息。 这类页面的作用就是“把重点分条列出来”。
5. 第 7 页:手机样机 + 文案——展示“在移动端的呈现”
画面:
- 左侧是一部手机的立体图,上面显示封面画面(红月+云);
- 手机上方有红色圆“壹”,下方有黄色圆“贰”;
- 右侧有两块文字区,分别对“壹、贰”进行说明。
适合讲:
- 移动端展示效果:比如说 APP、H5 页面、公众号封面在手机上的呈现;
- 或者讲 两个核心功能,用“壹、贰”分段介绍。
你可以这样解说:
“左边的手机示意图,代表我们在移动端的整体设计风格仍然延续‘月夜中国风’,右侧则用两点说明当前版本的主要功能 / 升级亮点。”
这里的“样机图(Mockup)”就是一种 虚拟设备展示图,用来模拟你的内容放在手机、电脑、平板上的效果。
6. 第 8 页:数据对比图表——四项指标
画面:
- 左上仍有一块文字说明;
- 右侧是四列竖向的“点点”图,上方分别写着数字:300、564、234、421;
- 底部用汉字写着「壹 贰 叁 肆」。
这是一种 简化版的柱状图 / 对比图: 用一串白色小点表示“数量的多少”,上面标数字,下面是分类标签。
讲解方式:
“这里我们对四项关键指标做一个对比,比如四个产品、四个季度、四个渠道。 通过数字和点阵的高低差,让大家一眼看到谁更高、谁更低。”
如果观众对“图表”这个词比较陌生,可以简单说:
- 图表:就是把原本一长串的数字,变成看得见的形状(条、点、线), 让人不用仔细读表格也能看出趋势和差距。
7. 第 9 页:第二部分封面——「贰 标题文字」
结构与第 4 页相同:
- 红色圆圈改为「贰」;
- 右侧标题“标题文字”。
代表 第二大章节 的开始。 你可以把这一部分定位为:
- “贰 · 方案与落地”
- 或 “贰 · 数据与成果展示”等。
讲解时可以说:“第一部分我们讲的是背景和核心概念,接下来第二部分会更多聚焦在……(比如落地方案、实施步骤)。”
8. 第 10 页:电脑样机 + 三点说明
画面:
- 右侧是一台笔记本电脑,屏幕上显示封面画面“中 国 风 · 月 夜”;
- 左侧竖向排布三条内容: 每条都有红色圆“壹、贰、叁”+ 对应文字段落。
适合讲:
- PC 端展示:比如官网首页、演示页在电脑上的呈现;
- 或者总结 三个核心模块 / 三大亮点 / 三个版本差异。
与第 7 页的手机样机形成呼应:移动端 + 电脑端,把“多终端一致的中国风风格”展示出来。
9. 第 11–12 页:流程 / 时间轴——从壹到捌的完整路径
这两页连在一起看,是一条完整的 时间轴 / 流程图。
- 中间是一条竖直的金色线,代表时间或步骤的主轴;
-
在线上依次标出红色圆点:
-
第 11 页:壹、贰、叁、肆;
- 第 12 页:伍、陆、柒、捌;
- 每个圆点旁边都有一小段文字,用来表示这一阶段的内容。
可以这样向观众解释:
“这两页是一条从壹到捌的时间轴,我们把整个项目 / 活动拆成八个阶段:
- 壹:前期调研
- 贰:方案设计
- 叁:内容制作
- 肆:线上预热
- 伍:正式上线
- 陆:数据跟踪
- 柒:复盘总结
- 捌:二次优化 通过上下排列的方式,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推进的。”
“时间轴”用白话解释就是:
- 时间轴:像是一根从上到下的“时间绳”, 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时间点或一个步骤,方便大家理解“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”。
四、模板中的逻辑关系与使用建议
-
章节关系:
-
目录页(3)→ 第一部分封面(4)→ 第一部分内容(5–8);
-
再回到第二部分封面(9)→ 第二部分内容(10–12)。 结构非常适合“多模块讲解”的场景。
-
内容类型覆盖:
-
封面(1–2):负责气质与主题;
- 目录(3):负责导航和整体结构;
- 标题页(4、9):负责章节间的切换;
- 文本说明页(5–7、10):负责讲故事、讲概念;
- 数据图表页(8):负责展示数字对比;
-
时间轴页(11–12):负责说明流程或项目周期。
-
视觉风格统一:
-
统一使用深蓝夜空底色;
- 黄字标题 + 红色圆形编号 + 白色云纹浪纹;
- 背景线条像海浪,也像流动的夜风,把“月夜”这个主题贯穿始终。
五、可以直接用在讲解中的一句话总结
“整套《中 国 风 · 月 夜》PPT, 用月亮、云纹和海浪把气氛营造出来, 再通过目录、章节封面、多要点说明、数据图表和时间轴这几种常见页面, 帮我们把一个项目或故事从背景、要点、数据到流程讲完整, 既有中国风的意境,又保留了商务汇报需要的清晰结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