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整套 PPT 的核心主题和目的
一、整套 PPT 的核心主题和目的
这套页面的标题是 「上新了故宫」,副标题是 「故宫文化经典传承」。 整体以大红宫墙为底、屋檐琉璃瓦、金色飞鸟和云纹为主视觉,明显是在讲:
怎么用现代的方式,把故宫这座“百年 IP”玩出新意、讲出新故事。
从目录和各章标题来看,这套 PPT 主要服务于一场分享或路演,内容大致包括:
- 先 “大话故宫”:讲背景、讲故事;
- 再 “大咖来了”:介绍嘉宾或合作伙伴;
- 后面还会有 “御猫问答”“文创集市” 等互动和落地环节(目录中出现,当前画面只展示了前两章)。
二、整体结构与逻辑关系
按缩略图顺序(1–12 页),大致可以分成四块:
-
开篇引入:
-
第 1 页:封面《上新了故宫》
-
第 2 页:目录,交代四个部分
-
第一章:大话故宫(讲故宫和 IP)
-
第 3 页:章节封面
-
第 4–8 页:故事、场景、故宫百年 IP、分点说明
-
第二章:大咖来了(讲人和资源)
-
第 9 页:章节封面
-
第 10–12 页:嘉宾介绍、多嘉宾信息展示、人物照片页
-
后续章节(御猫问答、文创集市)在目录中出现,结构会沿用类似模式继续展开。
逻辑就是一条线: “先讲故宫本身 → 再讲参与的人 → 再延伸到互动与文创落地”。
三、逐页 / 模块讲解
下面按页面顺序,把每一块可以讲什么、怎么讲,帮你梳理清楚。
1)第 1 页:封面 ——《上新了故宫》
画面元素:
- 顶部琉璃瓦屋檐、金色枝叶;
- 中间大字「上新了故宫」,下方是「故宫文化经典传承」;
- 右下是故宫屋顶、红灯笼,配飞鸟、祥云。
讲解时可以这样开场:
“今天我们要聊的是《上新了故宫》。 ‘上新’两个字很有网店味道,意思是给大家带来更新鲜的故宫—— 不只是古老的宫殿,还包括新故事、新 IP、新文创。”
2)第 2 页:目录 —— 四大板块
结构:
- 左侧竖排「目录 / CONTENTS」;
-
右侧四列竖排条目,对应四个部分(配有英文字样 PART ONE–FOUR):
-
壹·大话故宫
- 贰·大咖来了
- 叁·御猫问答
- 肆·文创集市
讲解要点:
“今天的内容分成四块:
- 第一部分 大话故宫:先讲讲故宫的前世今生、故事和亮点;
- 第二部分 大咖来了:介绍和故宫一起玩内容、做文化的人;
- 第三部分 御猫问答:用互动问答的方式,让大家更好地记住故宫知识;
- 第四部分 文创集市:看看故宫 IP 怎样变成文创产品,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。”
这里的 “文创”,用通俗话说就是: “把文化做成产品”,比如故宫口红、手机壳、玩偶、盲盒等, 既好看也好用,又带着一点故宫的故事。
3)第 3–8 页:第一章《大话故宫》
(3-1)第 3 页:章节封面
- 标题:“第一章 大话故宫”
- 英文副标题:“Overstatement of the Forbidden City”(可以理解为“Talk about the Forbidden City”);
- 左侧门环狮头,右侧金色飞鹤。
功能: 作为第一章的分界页,提醒观众接下来进入“讲故宫”的主内容。
可以用一句话过渡:
“接下来先不谈产品、不谈营销,我们单纯聊聊故宫——这座城本身有多好玩、多有故事。”
(3-2)第 4 页:一景一故事 —— 游览体验描述
-
左侧是一个圆形故宫夜景照片,配装饰纹;
-
右侧是几行竖排短句,大致写着:
-
“一步一景,看晚霞的江南; 三言两语,聆故宫的窃窃私语; ……一起打捞千年的光景。”(示意)
-
下方有一只展翅的仙鹤和一角屋檐。
可以这样讲:
“这一页更偏情绪和画面: 用几句短句,把大家带进‘走进故宫’的体验—— 一步一景、抬头见屋檐、低头看青砖, 让故宫不只是课本里的名词,而是一场可以亲身体验的旅行。”
这一页适合做 情绪引导,让观众先“爱上故宫”,再听后面的故事。
(3-3)第 5 页:紫禁城形象页 —— 历史与定位
- 画面下方是一整条屋檐与琉璃瓦,右上角金色枝叶;
- 左侧有一整段竖排文字,右侧竖排标题(看形态应为“紫禁城”)。
内容用途:
“这页可以用来讲故宫的基本信息:
-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,也叫紫禁城;
- 共有多大面积、多少房间;
- 什么时候开始对公众开放,变成故宫博物院。 通过这些文字,让大家在脑中对故宫有个基础轮廓。”
顺带解释: ‘紫禁城’ 原本就是故宫的旧称, ‘紫’指天上的紫微星,象征皇权; ‘禁’是禁止随意出入的意思, 合在一起就是“只属于皇帝的城”。
(3-4)第 6 页:故宫百年 IP —— 文化品牌的构建
- 标题:“故宫百年 IP”;
- 左侧是故宫红门与门环的特写;
- 右侧有三列竖排内容,上方是装饰牌匾形的“添加标题”。
这里可以重点解释 “IP”:
在互联网和文创行业中,IP(Intellectual Property)不只是“知识产权”, 通俗一点说,就是“一个有故事、有粉丝、可以不断衍生的形象或品牌”。 比如故宫,就不仅是一座宫殿, 它有自己的故事宇宙:皇帝、宫墙、文物、御猫、建筑细节…… 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创、影视、游戏等的灵感源泉。
文字区可以分三点来讲:
- 故宫如何从“文物库房”变成“超级 IP”;
- 出了哪些代表性的节目、合作(纪录片、综艺、跨界联名);
- 在年轻人中形成了怎样的口碑和影响力。
(3-5)第 7 页:百年故宫 —— 两个维度的对比展示
- 标题:“百年故宫”;
- 左侧有上下两个“输入标题”的按钮式模块;
- 右侧两个圆形画面:大的可能是山水 / 宫城画面,小的是人物或插画。
适合用来做:过去 vs 现在、宫殿 vs 博物馆 两个角度对比。
讲解示例:
“这一页我们用两个圆图,讲故宫的‘前世’和‘今生’:
- 上面可以写‘皇家宫城’:过去这里是权力中心,普通人很难踏入一步;
- 下面写‘世界文化遗产+博物馆’:现在它向所有人开放,变成城市的文化客厅。 左边的两个文字模块,则把这两种身份的特点简要列出来。”
(3-6)第 8 页:四要点分布 —— 条目式拆解
- 画面上有四个竖向牌匾,每个都写着“添加标题”,右侧配一段说明文字;
- 整体排成一个“田”字形的结构。
用途:
“这页是用来‘罗列重点’的: 比如你可以把故宫相关的四个关键点写在上面:
- 建筑美学特点
- 藏品规模与价值
- 数字化保护和展陈
- 文创开发和品牌合作 每一个牌匾代表一个小主题,右边用两三句话展开即可。”
这种排版强调的是 并列关系:四点同等重要,没有先后之分。
4)第 9–12 页:第二章《大咖来了》
(4-1)第 9 页:章节封面 ——“大咖来了”
- 标题:“第二章 大咖来了”,下方英文仍写 Overstatement of the Forbidden City(可理解为“Talks of the Forbidden City”);
- 左侧门环狮头,右侧飞鹤。
这里的 “大咖” 可以用口语解释:
通俗说,“大咖”就是在某个领域非常有名、有影响力的人, 比如知名学者、策展人、设计师、跨界艺人等。
讲解建议:
“前面我们讲的是故宫这座城本身, 接下来这一章,我们看看有哪些大咖、有哪些团队在和故宫一起玩内容、做创意。”
(4-2)第 10 页:多段文字介绍 —— 嘉宾 / 团队背景
- 左侧有一个竖排牌匾位置(可写“嘉宾介绍”“合作团队”等);
- 中间到右侧是多列竖排文本;
- 右上角有龙头屋檐装饰,增强气氛。
适合用来:
- 详细介绍一位核心嘉宾的履历和代表作品;
- 或者分栏介绍几位主讲人的不同专长。
可以这样说:
“这一页我们重点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, 包括他/她在故宫研究、文创设计、内容创作方面的经验。 左边牌匾写上‘主讲嘉宾’,右侧用分栏讲清楚:
- 学术或职业背景
- 与故宫相关的代表作品
- 这次分享会重点讲什么。”
(4-3)第 11 页:多位大咖并列 —— 三人或多项目一览
- 画面下方是长长一条屋檐;
- 上方有三个牌匾,每个下面配一段文字。
适用场景:
- 有多位嘉宾轮流发言;
- 或展示多条合作线,比如“影视合作 / 文创设计 / 数字技术团队”。
讲解示例:
“如果这次活动不止一位嘉宾,就可以用这一页做‘嘉宾矩阵’: 第一块写故宫研究学者,第二块写文创设计师,第三块写新媒体运营团队, 让大家一眼看到:故宫的‘上新’,背后是一整支跨界团队在支撑。”
(4-4)第 12 页:人物照片页 —— 主讲人 / 团队合影
- 左侧有两张人物照片的占位框;
- 右侧有两个横向牌匾式模块,都标着“输入标题”,下方有简短文字。
可以用来:
- 放主讲人的正面照与工作照;
- 或者放“策展团队 + 志愿者团队”的合影。
讲解建议:
“最后这一页,用照片把抽象的‘大咖’具体化。 右边两行文字,可以分别写:
- 上方:主讲人的一句自我介绍或座右铭;
- 下方:本次活动想送给观众的一句话,比如‘愿你在故宫找到与历史对话的方式’。”
这样一来,“城”与“人”这两条线就都讲清楚了: 前半部分是故宫本身的故事,后半部分是讲述和传承这些故事的人。
四、可以直接对观众说的总结
最后,你可以用一段话把整套 PPT 收口,让观众理解这套结构在干什么:
“《上新了故宫》这套内容,其实做了两件事: 第一,它用‘大话故宫’这一章,帮我们重新认识这座城:从紫禁城到百年 IP,从建筑到故事; 第二,它用‘大咖来了’这一章,把幕后的人请到台前,让我们看到是谁在为故宫‘上新’——学者、设计师、内容团队。 后面还有互动问答和文创集市,让大家不只听故事,还能参与、把故宫带回家。 希望通过这样的结构,让故宫从遥远的古迹,变成我们身边鲜活的文化伙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