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

Blog Author

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

整套画面是水墨国风风格,以山水、飞鸟、卷轴、古椅等元素营造出“国学颂歌”的意境。 内容主线围绕“礼、义、廉、耻、仁、信、智”等传统价值,介绍国学的精神、代表经典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启示。

可以把这套 PPT 看成一堂——“走进国学,理解传统文化核心价值”的课堂或讲座。


二、按页面与模块的讲解思路

下文按照 1–12 页顺序说明每页侧重点,可直接改写成你讲课时的旁白。


第 1 页:封面——《国学颂歌》

  • 画面:水墨山峦、飞鸟、飘散的树叶,左侧小篆式“国学颂歌”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国学,像唱一首歌一样,去感受几千年文化里最明亮的几个字。

  • 国学不是枯燥的名词,而是融在我们语言、礼仪和日常行为中的智慧。

第 2 页:核心价值关键词

  • 画面大字:类似“礼、义、廉、耻、仁、信、智”等字纵向排布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这几个字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“关键词”或“七个音符”。

  • 简单解释:

    • :待人接物的分寸和尊重。
    • :面对应当做的事,愿意承担责任。
    • :清白自守,不贪不占。
    • :知道什么是可耻,心里有是非。
    • :心中有他人,懂得同情和关爱。
    • :说话算数,值得别人信任。
    • :分清对错,做出明智选择。
    • 后面的内容就会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。

第 3–4 页:主题一——“礼”

第 3 页:单字开篇

  • 大字“礼”,配以山水、飞鸟。
  • 用来引出第一个主题:为什么中国人特别重视“礼”。

第 4 页:礼的层次与延续

  • 布局一般是四列小块:

  • “古代之根源”

  • “国学之传承”
  • “当代之应用”
  • “未来之启示” (具体文字可自行填充)
  • 讲解思路:

  • 历史起源讲:周礼、礼仪制度如何规范社会。

  • 再说经典中的礼:如《论语》中“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”。
  • 然后转到今天的礼:排队、问候、尊重他人隐私等都是现代礼仪。
  • 最后点出:礼让我们在复杂社会中保持有序和温度。

第 5–7 页:主题二——“文化与经典”

第 5 页:文化概念

  • 标题“文化”,左侧人物立于山巅。
  • 可以用来解释:什么是“国学文化”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“文”是记载,“化”是教化、影响人的过程。

  • 国学文化包括文字、典籍、礼仪、艺术,也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式。

第 6 页:论语与经典卷轴

  • 标题可写“《论语》”、“经史子集”等。
  • 配图是竹简或卷轴,象征古代典籍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用一两句耳熟能详的句子说明:《论语》教我们如何处世交友,《大学》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
  • 把专业词“经典”换成通俗话:就是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、证明有价值的书。

第 7 页:国学的内容分类

  • 中间“国学”二字,两侧可补充内容模块,如:

  • 经部: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——记录思想和制度。

  • 史部:如《史记》——讲历史故事。
  • 子部:诸子百家——不同学派的观点。
  • 集部:诗文作品——文化艺术结晶。
  • 作用:告诉听众,国学并不是一本书,而是一个“知识体系”。

第 8–10 页:主题三——“智”

第 8 页:单字“智”开篇

  • 与“礼”相对应,展开第二个重点品质——智慧。
  • 可用一句话过渡:

有了礼,还需要智。智不是小聪明,而是看清道理、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。

第 9 页:智与人生情景

  • 左侧是古人形象,右边多条竖排文本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结合故事说明“智”:

    • 比如诸葛亮的“知彼知己”,强调判断形势;
    • 或者孔子的“智者乐水”,懂得顺势而为。
    • 引导学生思考:在学习、社交、网络使用中,怎样算“有智慧”。

第 10 页:智慧的成长路径(流程 / 时间线图)

  • 中间是一条连线或时间轴,连接 3–4 个节点,小圆中有百分比或图标。
  • 可以设计成“智慧成长的几个阶段”:

  • :先知道知识和规则;

  • :遇到问题愿意思考,不盲从;
  • :把正确的想法落实在行动里;
  • :做完再回头反思,持续改进。
  • 通过“流程图”让大家看到:智慧是一步步练出来的。

第 11–12 页:主题四——“仁义廉耻”的综合与总结

第 11 页:椅子与两字组合

  • 画面有一把古椅,象征“安身立命”“有所依托”。
  • 两侧可以放“仁、义”或“宽、严”等对举概念。
  • 讲解要点:

  • 椅子给人支撑,仁与义也为人格提供支撑。

  • 例如:

    • 仁,是心软但有原则;
    • 义,是遇事敢于站出来,支持正确的一方。

第 12 页:多字并列的收束页

  • 顶部可继续放“廉、耻”等字,下面是解释段落。
  • 适合作为整堂课的总结页

  • 回顾七个关键字:礼、义、廉、耻、仁、信、智。

  • 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:

    • 是外在的举止,
    • 仁义廉耻是内在的品格,
    • 让别人愿意和你合作,
    • 帮助你在现实中把这些品格用得恰到好处。
    • 结语示例:

    当我们说“学国学”,不是要背多少古文,而是希望在今天的生活里,做一个有礼、有信、有智慧的人。


三、整体逻辑关系梳理

  1. 从封面到关键词(1–2 页)

  2. 先营造国风意境,再抛出“礼义廉耻仁信智”七个核心字,确立价值主线。

  3. 从“礼”到“文化、经典”(3–7 页)

  4. 先从最容易感知的“礼”切入,再扩大到“文化”与“经典”,说明国学的来源与内容结构。

  5. 从“礼”过渡到“智”(8–10 页)

  6. 由行为规范转向思维能力,展示智慧如何在生活中一步步形成。

  7. 最后回到“做人整体”(11–12 页)

  8. 把仁、义、廉、耻等品质与礼、智重新串联,形成一个“完整人格”的图景,完成闭环。


四、讲课时的小建议

  • 每出现一个大字(礼、智、文化、国学),都可以配一个小故事或日常场景,让学生有画面感。
  • 专业名词尽量解释成日常话,例如:

  • “典籍”=“被反复读、证明好用的老书”;

  • “修身”=“把自己先收拾好,再谈做大事”。
  • 可以在第 10 或第 12 页留一段互动: “在这七个字里,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是哪一个?最需要努力的又是哪一个?”

这样,一整套国风国学 PPT 就能既有文化厚度,又便于学生听懂和记住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,整套画面是水墨国风风格,以山水、飞鸟、卷轴、古椅等元素营造出“国学颂歌”的意境。 内容主线围绕“礼、义、廉、耻、仁、信、智”等传统价值,介绍国学的精神、代表经典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启示。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1.1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
PPT页数:24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