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

Blog Author

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

整套 PPT 以米白 + 暖紫红为主色,配上兰花、竹叶、茶器等线描插画,标题是类似 「意 · 念」的中式雅致主题。整体气质偏禅意、安静、带一点文艺感。

可以把它理解成:

一套围绕“意念 / 心境 / 生活美学”展开的 中国风通用汇报模板, 适合用来做茶道/香道分享、国学讲座、身心课程、品牌故事或个人成长类演讲。

目的不是堆砌复杂数据,而是 用简洁的版式 + 适量图表,把一个有“理念”和“故事”的主题讲清楚。


二、整体结构与逻辑路线

从 1–12 页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两大章节结构:

  1. 封面 & 目录:点题“意念”,交代整体框架
  2. 第一章「意」:理念篇

  3. 封面 + 多种图文排版 + 时间线

  4. 重点讲“想法从哪来、理念是什么、如何演变”
  5. 第二章「念」:实践与结果篇

  6. 封面 + 数据 + 案例 + 总结

  7. 重点讲“怎么做、做出了什么效果”

逻辑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:

先讲“意”(思想、初衷) → 再讲“念”(实践、坚持与结果)。 先有观念,再有行动;先有故事和历程,再谈数据与成果。


三、逐页 / 模块讲解

下面按页面顺序,说明每一页适合承载的内容和它在整套 PPT 中的作用。


第 1 页:封面——为整场分享定下“意念”基调

画面特点:

  • 左侧米白色,右侧大块暖紫红,中间有线描兰花。
  • 大字为“意念”或类似文字,小方印章上写着主题小字。

可讲内容:

  • 简要说出演讲主题、主讲人、时间地点。
  • 用 1–2 句话点出这场分享要回答的核心问题,例如:

  • “这是一场关于如何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内在安定的分享。”

  • “我们用‘意’和‘念’这两个字,来讲清一个品牌/课程的故事。”

第 2 页:目录——四个部分的整体框架

画面结构:

  • 右侧是整块紫红,写着 CONTENTS;
  • 左侧有 3–4 个菱形或小图标依次排开,每个下面一行文字。

适合列出:

  • 例如:

  • 绪:背景与问题

  • 始:意念的形成
  • 行:实践路径与案例
  • 果:阶段成果与展望

目录页的作用就是:让观众一眼看到今天要走的路程,心里有数。


第 3 页:第一章封面——「意」:理念篇开场

画面结构:

  • 顶部是一个倒三角色块,配兰草插画;
  • 中间大字「意」,下方小字“第一章”。

这一页的任务:

把大家正式带入“第一部分”,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一章要讲什么。

示例讲法:

  • “在第一部分,我想先跟大家聊聊这套意念的来源,它反映的世界观和我们希望传达的生活态度。”

第 4 页:横向大图 + 文字——一个场景/产品的完整介绍

画面结构:

  • 上方是整条黑底区域,左侧是一组茶器照片;
  • 右侧是标题和一整段文字,左下还有兰草线描。

适合内容:

  • 一个关键场景或核心产品的介绍,例如:

  • “一杯茶背后的意念”、“一间空间的设计初衷”等。

  • 用 3~4 句连贯的话讲清楚:

  • 它长什么样、想解决什么问题、承载怎样的情绪/价值。


第 5 页:纵向色条 + 左右文字——“单点放大”的说明页

画面结构:

  • 中间是一条竖向紫红色条,里面有花朵线描和一个小标题;
  • 左右两侧是两列正文文本。

用法建议:

  • 把某个概念或原则拆成 “两面” 来讲:

  • 左:这件事对个人/用户的意义;

  • 右:对品牌/团队/社会的意义。
  • 也可以是“问题与思考”“现状与期望”的对照。

第 6 页:标题 + 小图矩阵——多维度展示

画面结构:

  • 左边仍是一条竖向色块写着“案例”“赏味”等字;
  • 右侧拼了 3 张小方图(花、器物等),下面配几行文字。

适合承载:

  • 2–3 个具体例子:

  • 如不同产品/活动的照片 + 一句说明;

  • 或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场景中的呈现:

  • 家庭、工作空间、公共空间等。


第 7 页:时间线 / 发展历程

画面结构:

  • 上方一条半圆弧线,下面挂着几个菱形节点;
  • 每个菱形内有年份(如 2013、2020、2022),下方短文说明;
  • 右侧有兰草线描收尾。

专业名词解释:

  • 这是典型的 时间线(Timeline)

  • 用时间顺序串联一系列事件,

  • 让观众看到“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”。

适合讲:

  • 品牌/个人/项目的关键里程碑:

  • 起步 → 转折 → 深化 → 现在的阶段;

  • 每个节点用一句话概括“发生了什么变化”。

第 8 页:第二章封面——「念」:实践与行动篇

画面结构:

  • 左侧三角紫色色块,右侧米白底;
  • 大字「念」,旁边有“第二章”字样和小幅插画。

作用:

宣告从“理念篇”切换到“实践篇”: 接下来讲的是“意念如何落地”,也就是具体做法、实践路径。

可以一句话点题:

  • “前面讲的是我们的想法,这一部分要谈的是我们实际是怎么做的。”

第 9 页:数据 + 情绪大图——现状/效果快照

画面结构:

  • 顶部紫红色横条内,左侧是一排小柱状图;
  • 下面左侧是标题和文字,右侧是一张偏暖色的大图。

专业名词解释:

  • 柱状图:用一根根高矮不同的小柱子表示数字大小, 谁多谁少、变化趋势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适合内容:

  • 展示关键数据:

  • 如参与人数、活动频率、满意度、销售量等的变化;

  • 旁边文字负责解释“数据背后说明了什么”。

第 10 页:中间三图 + 左色条——案例集锦

画面结构:

  • 左侧一条纵向色块写“案例”等字;
  • 中间横向排列三张小图(活动瞬间、细节特写);
  • 右侧为简短文字列。

建议:

  • 用来展示 3 个典型实践案例

  • 各是什么场景、面对谁、产生了怎样的反馈;

  • 每个案例用一张图 + 一句关键结果即可。

第 11 页:双栏文字 + 底部插画——观点/故事展开页

画面结构:

  • 底部是一条紫红色横条,上面有花卉线描;
  • 上面两列文字块,左右平衡。

适用:

  • 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,比如某位参与者的经历;
  • 或列出 两种不同做法/两种状态 的对比。

可以用这样的逻辑:

  • 左列:以前大家常见的做法(或问题);
  • 右列:现在我们的改变与收获。

第 12 页:圆形百分比图——结果量化与总结

画面结构:

  • 中间竖向色条写章节小标题;
  • 左右各有 1–2 个圆形百分比图:54%、78%、29% 等,下方有对应说明文字。

专业名词解释:

  • 这种叫 百分比图 / 环形图

  • 用圆圈被填充的比例直观展示“整体中的占比”。

  • 比如“78% 的参与者愿意再次参加”等。

适合用来:

  • 总结关键指标:

  • 参与率、复购率、好评率、推荐意愿等;

  • 作为整套 PPT 的 量化收尾,说明“意念落地后的实际成效”。

四、如何串起一条清晰的“意念故事线”

如果你要真正用这套模板去讲一场分享,可以按以下顺序组织你的讲解稿:

  1. 封面:提出主题问题

  2. 说明为什么要谈“意念”:比如面对压力、快节奏生活,我们需要一种更安定的方式。(第 1 页)

  3. 目录:给出结构

  4. 简单介绍四部分:背景 → 理念 → 实践 → 成果。(第 2 页)

  5. 第一章「意」:讲“想法”(第 3–7 页)

  6. 用茶器、花草、大段文字解释“什么是我们的意念”;

  7. 用对比、图集展示理念在不同角度的诠释;
  8. 用时间线讲“这套想法是如何一路走来”的。

  9. 第二章「念」:讲“行动”(第 8–12 页)

  10. 展示关键数据、现场照片和典型案例;

  11. 说明我们具体做了哪些事情、怎么做;
  12. 最后用百分比图讲清楚“参与者有多认可、项目带来哪些可量化的结果”。

  13. 隐含的逻辑转换

  14. 从“抽象的意”到“具体的念”,

  15. 从“美学和哲理”到“行为和成效”,
  16. 让观众既感受到东方审美的悠远,也看到实打实的改变和价值。

这样讲下来,不懂设计的人也能看懂:

  • 每一页在讲什么;
  • 图表只是帮助更直观地说明观点;
  • 而整套 PPT 在讲的,其实是一件事—— 如何把一个温柔克制的“意念”,变成真实世界里看得见的改变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,整套 PPT 以米白 + 暖紫红为主色,配上兰花、竹叶、茶器等线描插画,标题是类似 「意 · 念」的中式雅致主题。整体气质偏禅意、安静、带一点文艺感。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2.3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、商务汇报
PPT页数:15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