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本套 PPT 的核心主题与用途
极简风格 1 min read

一、本套 PPT 的核心主题与用途

Blog Author

一、本套 PPT 的核心主题与用途

  • 封面上大字是 「远山·蔚蓝」(英文 Distant Mountain),背景是带纹理的蓝色山形。
  • 全套配色以 冷蓝 + 大量留白 为主,搭配山水、花瓶、金属摆件等极简照片。

可以把它理解成:

一套主打“理性、冷静、极简美学”的 通用展示模板, 适合做:品牌故事、生活美学分享、摄影作品集、设计理念或个人成长主题的演讲。

它不是“数据型、商务味很重”的 PPT,而是 用图片+短句传达一种情绪与审美,再在其中嵌入你要讲的内容。


二、整体结构逻辑

从 1–12 页看,整套 PPT 大致分为两大章节,每个章节再搭配不同的内容版式:

  1. 封面 + 目录

  2. 第 1 页:远山封面

  3. 第 2 页:目录(四个部分)

  4. 第一章:01 远山低尽不成歌

  5. 第 3 页:章节封面(大号 01)

  6. 第 4–7 页:围绕「负了卿」「浓得化不开」等短句展开的图文页

  7. 第二章:02 淡淡镜眉掠远山

  8. 第 8 页:章节封面(大号 02)

  9. 第 9–12 页:更多图片组合和总结式图文页

逻辑是: 封面定氛围 → 目录给结构 → 每章用一个情绪短句定主题 → 下面的图片和文案围绕主题展开说明和延伸。


三、逐页/逐模块讲解

1. 第 1 页:封面——「远山 · 蔚蓝」的基调

  • 背景:像山脉、也像海浪的蓝色纹理,给人“远、深、冷静”的感觉。
  • 文字:中间竖排的「远 / 山」或「蔚 / 蓝」,下面是英文 Distant / Mountain。

讲解时可以这样开场:

“今天这一套内容,叫《远山·蔚蓝》。 我想用比较克制、冷静的蓝色画面,聊一聊(你的主题:比如‘设计、生活与距离感’ / ‘情绪管理’ / ‘品牌故事’ 等)。”


2. 第 2 页:目录——四个部分的导航

  • 左边是简洁的灰白背景,右侧是一只金属器物的局部特写。
  • 中间竖排大字「目录」,下方依次列出四行小标题(例如:远山低尽不成歌 / 淡淡镜眉掠远山等)。

说明:

“今天会分成四个小部分:

  • 第一部分:从远山的画面出发,讲我对××的第一层感受;
  • 第二部分:讲背后的故事或案例;
  • 第三部分:谈一些方法/做事的路径;
  • 第四部分:是总结和延伸。”

小知识目录页 的核心作用就是“给观众一个大纲”, 让他们知道接下来会经历几个篇章,心里有数。


3. 第 3–7 页:第一章 ——「01 远山低尽不成歌」

3.1 第 3 页:章节封面
  • 左侧是巨大的浅灰数字 “01”,中间有一条横线穿过;
  • 右侧是一张局部照片(类似岩石、建筑),配标题 “远山低尽不成歌” 和一小段引言。

这一页做两件事:

  1. 宣布:进入 第一章
  2. 用一句略带诗意的话定下这一章的情绪—— 比如“面对遥远的目标/情绪,我们常常说不出完整的一首歌”。

你可以把它当成 一个章节的“书封面” 来讲一段引入。


3.2 第 4 页:大图 + 竖排文字——情绪铺陈页
  • 右侧是一张雾气缭绕的山景大图,左侧有竖排小字“负了卿”等文案。

用法:

  • 用一到两段文字,描述一种具体场景或心情: 比如“当我们走进山里/生活里,才发现自己曾忽略了谁、错过了什么”。

这一页更偏“氛围&故事”,字不宜太多,适合朗读式讲述。


3.3 第 5 页:三卡片并列——三个小点/三种状态
  • 左侧标题区域写着“远山 / 蔚蓝 / 峰峦”,
  • 中间排着三个竖向小卡片,每张放一张静物照(花瓶/干枝之类)和一段文案。

适合表达:

  • 三个小观点,例如:

  • 状态一:浓得化不开(情绪饱和、信息很多);

  • 状态二:略有距离(开始拉远视角);
  • 状态三:学会留白(给自己空隙和呼吸)。
  • 或者三个子主题:空间、时间、关系。

从版式看,这是一个 三并列卡片,强调并列关系: 这三点是“同一层级的兄弟”,不是上下级。


3.4 第 6 页:大图 + 三小块——一个主案例 + 三个侧面
  • 中间偏左是一张宁静海面的照片,右侧有三块小卡片(船只、摆件、植物),上方大字仍是“负了卿”。

可以这样用:

  • 左侧 主图+主文案: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案例;
  • 右侧 三小块:从三个角度补充这个故事的含义:

  • 对个人的影响;

  • 对关系的影响;
  • 对工作/创作的启发。

这是一个 “中心案例 + 三个拆解点” 的布局。


3.5 第 7 页:单物 + 文本——聚焦一个主题词
  • 画面很干净,只剩一只花瓶和简洁的文字,右下有按钮样式的小块。

适合承载:

  • 一个你想重点展开的概念,比如“浓得化不开”。
  • 右侧可以写它的定义、我们常见的表现、以及一个结论。

这一页可以看作是“术语解释页”: 把某个抽象概念,用简单话说清楚—— 什么叫“浓得化不开”?为什么我们会陷在这种状态里?如何应对?


4. 第 8–12 页:第二章 ——「02 淡淡镜眉掠远山」

4.1 第 8 页:章节封面
  • 与第 3 页呼应:左侧大数字“02”,右侧是小船在平静水面上的照片,标题类似“淡淡镜眉掠远山”。

含义理解:

  • 这一章情绪从“浓烈、压抑”转向“淡、平、远”。
  • 可以定位为:从问题到解决从沉重到疏解 的转折。

4.2 第 9 页:三图拼接——对比/演变
  • 中间排着三张横向照片,色调偏蓝,是同一场景的不同视角或不同时刻;
  • 每张下方有“浓得化不开”等小标题与文字。

可以用来:

  • 对比 前-中-后 三个阶段:

  • 比如“情绪厚重 → 刻意调整 → 渐渐明朗”;

  • 或者展示 三个实际案例,说明“淡化”的过程。

这是典型 时间线/对比图:图片从左到右,暗示变化的方向。


4.3 第 10 页:大图 + 两栏文字——深入分析
  • 右侧是一张非常有纹理感的俯视大图(像树轮或沙纹),左侧文字标题“负了卿”。

用法:

  • 作为某个关键点的深入剖析页:

  • 左边写结论/洞察;

  • 下面列两到三条支撑理由或实证。

你可以在这里给出相对理性、结构化的分析,和前面偏情绪的页面形成对照。


4.4 第 11 页:手机图 + 两段文字——落地到日常生活/产品
  • 右侧是一部手机,屏幕上也是蓝色纹理图案;
  • 左侧有两条段落说明,“负了卿”出现在手机屏上。

适合表达:

  • 你的想法如何被 落实到具体产品或日常工具 中:

  • 比如一款 App、一套课程、一种写作/记录方式。

  • 或者展示自己在“数字世界”中的实践:

  • 比如用手机记录远山、用社交媒体分享作品。

这是一个把“抽象审美”落地到“具象产品/行为”的关键页面。


4.5 第 12 页:收束总结——要点回顾
  • 右侧是一只蓝色地球/球形摆件,左侧是三条纵向 bullet 点,内容类似:

  • 某某观点

  • “浓得化不开”
  • “淡淡镜眉掠远山”

可用来:

  • 总结全场三个关键词/三条建议;
  • 回顾两章的核心线索:

  • 从“浓烈、压抑”到“淡远、从容”;

  • 从“被情绪牵着走”到“多一点观察和距离”。

四、专业词与版式的小解释

  • 章节封面(Section Cover): 就是写着“01 / 02 + 标题”的那些页面,作用是提示“我们换到下一个大主题了”。

  • 卡片式布局(Card Layout): 比如第 5、6、9 页,用一块一块的矩形来放图片和文字, 好处是能很清楚地表示“几条等价的信息”,方便比较和记忆。

  • 情绪页 / 氛围页: 像第 4、7、10 页那种 大图 + 少量文字 的页面, 主要目的不是给信息,而是“让观众进入某种感受”,为后面的逻辑做铺垫。


五、整体逻辑关系小结(可直接对观众说)

最后,可以用一段话把整套 PPT 的故事线串起来,让终端用户更容易理解:

“这套《远山·蔚蓝》,不是一份单纯的数据报告,而是一场从情绪到思考的旅程:

  • 在第一部分,我们从‘远山低尽不成歌’出发,去看那些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和状态;
  • 第二部分里,我们尝试拉开距离,用‘淡淡镜眉掠远山’的视角,去分析、去调整、去找到更从容的方式;
  • 中间用卡片、多图、案例,把这些感受落在具体场景里,最后再用几个关键词把它们连接起来。 希望听完之后,你不仅记住这些图和句子,更能带走一种‘退后半步、看见远山’的心态。”

这样讲,既解释了每个区域的大致功能,又让观众明白整套 PPT 的主线和情绪变化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本套 PPT 的核心主题与用途,封面上大字是 「远山·蔚蓝」(英文 Distant Mountain),背景是带纹理的蓝色山形。 全套配色以 冷蓝 + 大量留白 为主,搭配山水、花瓶、金属摆件等极简照片。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3.1 MB
PPT特点:极简风格、商务汇报、总结与计划
PPT页数:24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