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清新风格的毕业论文答辩稿模板,主色是绿色+白色,氛围干净、清爽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这套 PPT 是一份小清新风格的毕业论文答辩稿模板,主色是绿色+白色,氛围干净、清爽。 从目录和分区可以看出,整套汇报围绕三件事展开:
- 说明研究背景及意义——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。
- 介绍研究过程与方法——怎么做的。
- 做文献综述与反思——别人做了什么、自己学到了什么。
适合把它理解成:从“为什么做”到“怎么做”,再到“学到什么”的完整故事线。
二、目录与总体结构(第 2 页)
目录页列出四个部分:
- PART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
- PART 02 研究过程与方法
- PART 03 文献综述与反思
- PART 04 论文总结与感想(在这张总览图里出现,但当前截图主要展示前 3 部分)
逻辑是:先铺垫背景 → 再讲过程 → 再评述文献 → 最后总结与感悟。
三、PART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(第 3–6 页)
1. 分节封面(第 3 页)
- 标题:PART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。
- 左侧仍是花朵装饰,强化“小清新”风格。
- 这页适合用来:简要开场,概括你要研究的领域、现实问题和研究目标。
“研究背景”= 现实中发生了什么问题、有哪些趋势; “研究意义”=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,会带来什么好处(理论的、实践的)。
2. 实际场景展示 + 背景简述(第 4 页)
- 右侧绿色大块区域是正文区,左边是一台电脑场景图片。
- 适合作为具体背景场景说明,比如行业现状、目标群体的生活/学习场景。
讲解时可以这样组织:
- 当前行业或领域的基本情况;
- 存在的痛点或不足;
- 本研究聚焦的具体切入口。
3. 图标式“背景要素”概览(第 5 页)
- 一排 4 个圆形图标:公文包、网页、创意灯泡、书本等。
- 每个图标下方都有一段文字说明。
你可以对应设置为:
- 行业背景
- 理论背景
- 技术/工具背景
- 政策或用户需求背景
这样就把“背景”拆成几个容易理解的小块,而不是一大段文字。
4. 箭头流程:从“背景”走向“意义”(第 6 页)
- 绿色箭头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4~5 个节点。
-
节点可以设计成:
-
现象描述
- 问题提炼
- 研究切入点
- 预期改善/价值
这里的逻辑关系是: 现实现象 → 暴露问题 → 提炼研究主题 → 说明它的意义。
四、PART 02 研究过程与方法(第 7–11 页)
1. 分节封面(第 7 页)
- 标题:PART 02 研究过程与方法。
- 用来作为方法部分的起点,先一句话概括:“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步骤与使用的研究方法”。
“研究方法”= 你用什么方式收集、分析数据,例如问卷调查、访谈、实验、案例分析等。 “研究过程”= 这些方法在时间顺序上是如何展开的。
2. 列表 + 图片:两个关键步骤(第 8 页)
- 左侧是编号列表(1、2 ……),右侧是使用平板的场景图。
-
适合描述核心步骤,例如:
-
问卷设计与发放
-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
- 初步分析或访谈补充
图像用来帮助听众代入“你在现场是如何操作”的情境。
3. 流程图式方法链(第 9 页)
- 一条横向圆点流程线,展示 4~5 个连续环节。
-
可对应研究流程:
-
明确研究问题
- 设计研究方案
- 实施数据采集
- 进行数据分析
- 得出结论与建议
这样一条线就把“从想法到结论”的全过程串起来。
4. 环状结构:方法之间的关系(第 10 页)
- 中心是“关键词/核心问题”,周围几个小圆环绕。
-
表示多种方法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,比如:
-
文献分析
- 问卷调查
- 深度访谈
- 案例研究
这里强调的是“并列关系”:不同方法各自支持同一个研究问题,而不是简单的时间顺序。
5. 列表 + 大屏场景(第 11 页)
-
左侧用 3–4 条短句补充说明方法的实施细节或质量控制措施:
-
样本数量与构成
- 工具的信度/效度检验
- 数据处理软件或指标说明等
- 右侧屏幕图片则营造“实际操作”的氛围。
五、PART 03 文献综述与反思(第 12 页)
- 标题:PART 03 文献综述与反思。
-
这一部分意在回答两件事:
-
别人在这个领域做过什么?
- 经典理论、重要研究结论、已有研究方法等;
-
在这些研究基础上,你自己的思考是什么?
-
哪些结论仍有不足;
- 你的研究在理论或方法上做了哪些补充;
- 后续可以从哪些方向继续深入。
“文献综述”可以理解成“站在巨人肩膀上回顾前人工作”; “反思”则是“对照前人,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、学到了什么”。
可以在后续的补充页面(不在当前截图中)用条目和对比表格来展开“已有研究 vs 本研究”。
六、整体逻辑总结与讲解建议
-
先讲“为什么”(背景与意义)
-
用图标、流程箭头把复杂背景拆成若干要点,
-
清楚地说出:现实问题 → 研究切入点 → 预期价值。
-
再讲“怎么做”(过程与方法)
-
利用流程线和环状图说明:
- 时间顺序上的研究步骤;
- 并列的多种研究方法如何共同服务一个核心问题。
-
最后讲“学到什么”(文献综述与反思)
-
先概括前人研究,再点出自己的创新与不足,
- 自然过渡到真正的论文结论和展望部分。
按这个顺序配合每一页的图示,你在答辩时就能讲出一条完整、清晰又有层次的研究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