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我把这一整套 PPT 当成一本“旅行随笔 / 影像故事书”来讲,你可以直接替换其中文字和图片使用。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下面我把这一整套 PPT 当成一本“旅行随笔 / 影像故事书”来讲,你可以直接替换其中文字和图片使用。

Blog Author

下面我把这一整套 PPT 当成一本“旅行随笔 / 影像故事书”来讲,你可以直接替换其中文字和图片使用。


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

  • 主题关键词:「小别离」「以梦为马」「街巷旅行」
  • 视觉风格:

  • 大面积 暖黄色块 + 纯白背景,清爽明亮;

  • 搭配 街巷、店铺、花枝 等照片,有很强的文艺旅行感,略带日系氛围。
  • 目的: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,记录一段关于“离别 / 记忆 / 小城旅行”的故事, 既可以是个人游记,也可以是城市宣传、品牌故事或活动回顾。

简单说:这套 PPT 就是在用“杂志排版”的方式,把一段旅程或一座城市的故事讲给观众听。


二、整体结构与逻辑

从缩略图看,全套大致分为:

  1. 封面(第 1 页):定调“故事开始的小城 / 小别离”。
  2. 前言(第 2 页):交代创作动机、背景。
  3. 目录(第 3 页):列出 4 个章节。
  4. 第一章章节页(第 4、9 页):黄色大横条 + “第一章”,起到转场作用。
  5. 内容页(第 5–8、10–12 页)

  6. 大量照片 + 散文式文字

  7. 层次包括:景、人、感受、总结。

逻辑关系很清晰: 封面 → 前言 → 目录 → 章节封面 → 章节内容(多页) → 再次章节封面 / 延伸 → 结尾总结。


三、逐块说明各页重点

1. 第 1 页:封面——「小别离」

  • 背景大图: 一家带有复古招牌的店铺,门口有人路过,营造“市井但温柔”的氛围。
  • 中间大标题:「小别离」—— 表达一种短暂离开、留恋不舍的情绪。
  • 底部黄色条带: 可以写:

  • 副标题(如“某城街巷旅行记”)

  • 时间、地点、作者名等信息。

讲解时的说法示例:

我想用这次短暂的旅行,记录下一些“小别离”的瞬间:离开熟悉的地方,也走进一座新的城市。


2. 第 2 页:前言——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

  • 版式像摊开的书本:左白右黄,右上有枝头与小鸟装饰。
  • 右侧黄色块: 放一整段前言文字,内容可以包括:

  • 旅程起因:为什么去这座城市 / 为什么做这个项目;

  • 心情预告:想记录的不是景点清单,而是街巷、人和情绪;
  • 提示整体基调:平缓、细腻、带一点成长意味。
  • 右侧竖排大字:「前言」两字,旁边红色“别离”小圆章,视觉上很醒目。

“前言”就是开场白,用通俗的话告诉观众:我为什么要讲这件事,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。


3. 第 3 页:目录——四个部分的路线图

  • 左侧黄块上写「目录」;
  • 右侧列出 4 条竖排条目,例如:

  • 小别离·开篇

  • 小别离·街巷
  • 小别离·人物
  • 小别离·尾声

(实际文字你可以自由替换)

目录的作用:

  • 像路线图一样,告诉大家这趟“叙事旅行”会经过哪几站;
  • 预告每一章的大致内容,方便听众在脑中先搭好结构。

4. 第 4 & 9 页:章节封面——「第一章」的前后呼应

这两页都是 黄色大横条 + 白色页 的杂志风版式:

  • 黄色横条上写一段简短文案,通常是这一章的主题句或氛围描述;
  • 右侧竖排大字「第一章」,左下有手绘山线,右上有细枝点缀。

你可以理解为:

  • 第 4 页:第一章开头——正式进入故事的第一部分;
  • 第 9 页:第一章下半场 / 小结过渡——在讲完前半内容后,让节奏停一下,再引出接下来的几页。

章节封面不用承载太多信息,主要负责“提醒和转场”。


5. 第 5、6、7、8 页:第一章内容——“以梦为马”的街巷与花

这几页重复出现“以梦为马”四个字,是章节的主标题或精神标语。

第 5 页:三图 + 文本模块

  • 左侧:3 张形状不同的小照片,记录街角、屋檐、花枝等细节;
  • 右侧:大块文字,标题为「以梦为马」和「小别离」,内容偏叙事、回忆。

适合讲:

  • 初到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;
  • 旅途中触动你的几个瞬间;
  • 将梦、离开和这个地方联系起来。

第 6 页:左右两栏的图片与说明

  • 上半部分:一大一小两张照片,可能是树枝、窗、街道;
  • 下方黄色条带里可以放一段点题文字;
  • 右侧照片与左侧照片之间有一个“X”,可以用作对比符号。

这里可以做对比:

  • 旧时记忆 vs 眼前景象;
  • 期待中的城市 vs 真正看到的城市。

第 7 页:图上文字 + 竖排段落

  • 上方连续三张照片,构成视觉主线;
  • 下方或侧边是竖排的文字说明,标题仍是「以梦为马」。

适合用来:

  • 讲一段完整的“小故事”: 比如从清晨走到黄昏、从巷口走到河边,串联几张图。

第 8 页:三小图 + 关键词

  • 上半部分三张照片并排;
  • 中间有一个小方块写着“若长良川”一类地名或诗意词语;
  • 下方是分栏文字,解释这一处地点或片段的特别之处。

逻辑关系:

前几页更多是“心情和过程”, 这一页开始出现更清晰的地点或关键词,把故事落到具体的地方上。


6. 第 10、11、12 页:后半部分与结尾——从街巷片段到“HAPPY DAY”

第 10 页:照片主视角 + 两侧文字

  • 右侧大图:深巷里挂着灯笼或旗帜的街景;
  • 左侧有一张小图和竖排文字,上方还有一个明显的“X”标记;
  • 黄色文字条在下面,做重点突出。

可以讲:

  • 某条给你印象最深的巷子;
  • 在这里发生的小插曲或遇到的人;
  • 对“迷路 / 探索 / 偶遇”的感受。

第 11 页:两图并列 + 大段总结性文字

  • 左侧一或两张竖向街景照片,色彩偏深;
  • 右侧大面积文字,标题仍是「以梦为马」。

这一页更偏 总结 + 反思

  • 回顾这次“小别离”的收获;
  • 讲自己在旅行中的变化或想通的事情;
  • 可以上升到“生活方式 / 成长 / 梦想”的层面。

第 12 页:封底式结尾——「HAPPY DAY」

  • 右侧有一条从上到下的黄色竖条,写着英文字「HAPPY DAY」;
  • 左侧是街口照片,一个行人从店门前走过;
  • 旁边仍有“以梦为马”的小标题和简短文字。

这是全套 PPT 的收束点:

  • 文字上,“以梦为马”把主题再说一遍;
  • 画面上,回到类似封面的街景,形成首尾呼应;
  • “HAPPY DAY”表明:虽然是离开,但整体情绪是温暖的、满足的。

四、逻辑小结和讲解建议

你可以按下面的流程来讲这套 PPT:

  1. 封面: 先用“这次旅行/这座城市,对我来说是一场‘小别离’”引出主题。
  2. 前言: 交代背景——为什么出发、要记录什么。
  3. 目录: 告诉大家接下来会按几个章节来讲,每章关注的焦点不同。
  4. 第一章(第 4–9 页):

  5. 用“以梦为马”的心态走进街巷;

  6. 通过多张照片和短故事,分享城市的景与情;
  7. 在第 9 页稍作停顿,总结这一章的感受。
  8. 后半部分(第 10–11 页): 把镜头拉近到某几条巷子、某些人,讲更具体、更私人的经历。
  9. 结尾(第 12 页):

  10. 回到街口,让“故事落地”;

  11. 用“Happy Day”收束:离开之前,这一天很快乐也很充实。

如果你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故事或旅行目的地告诉我,我可以直接根据这套版式,帮你把 每一页的完整解说词 写好,你只要改几个地名就能上台使用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下面我把这一整套 PPT 当成一本“旅行随笔 / 影像故事书”来讲,你可以直接替换其中文字和图片使用。,一、核心主题与目的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3.0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
PPT页数:25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