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我把这一套红蓝学术风 PPT,当成一份毕业论文/项目答辩模板来讲解,整理成可直接套用的讲解稿框架。
下面我把这一套红蓝学术风 PPT,当成一份毕业论文/项目答辩模板来讲解,整理成可直接套用的讲解稿框架。
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
- 主题定位: 红蓝撞色、几何块面,风格正式、有力量,适合 毕业论文答辩 / 课程设计答辩 / 项目汇报。
-
整体结构(从目录页可见)大致分 5 部分:
-
选题的背景及意义
- 研究思路与方法
- 关键难点与亮点
- 研究成果与应用
- 相关建议与总结
整套 PPT 的目标就是:先交代为什么做 → 再说明怎么做 → 再突出难点亮点 → 最后说结果和展望。
二、按页面 / 模块逐一说明
1. 封面(第 1 页)——“我是谁,要讲什么”
- 左侧蓝底+红斜线,居中大标题“唐峰设计 PPT 模板”(实际使用时改成论文题目)。
- 下方可写:学院、年级、班级、指导老师、汇报人。
开场示例:
“各位老师好,我是 XX 学院 XX 级的 XX,今天汇报的毕业论文题目是《……》。”
2. 目录页(第 2 页)——整体框架导航
- 左侧“目录 contents”;
-
右侧竖直 1–5 的编号,分别写五个部分:
-
选题的背景及意义
- 研究思路与方法
- 关键难点与亮点
- 研究成果与应用
- 相关建议与总结
讲法:
“汇报分为五部分: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,其次是研究思路与方法,第三部分强调关键难点和亮点,第四部分展示研究成果与应用,最后给出总结与后续设想。”
3. 第一部分封面:选题的背景及意义(第 3 页)
-
中间“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”,下方可列小点:
-
背景介绍
- 现状分析
- 研究意义
过渡语:
“下面进入第一部分,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,以及它有什么价值。”
4. 背景分点说明(第 4 页)
- 左边大图标(文档/清单),右侧竖向 01、02、03 三条内容。
适合内容:
- 01:宏观背景(行业、政策、时代变化)。
- 02:微观背景(学校/企业/用户场景中的具体问题)。
- 03:课题来源与现实需求。
逻辑关系:从大环境到具体问题,逐步收束到你的研究对象。
5. 背景 & 意义——条形结构(第 5 页)
- 左侧红色六边形写“添加标题”,右侧 3–4 条横向色条。
可以拆为:
- 条 1–2:研究理论意义
- 条 3–4:研究实践意义
用通俗话说明:
- 理论意义:在学术上补了哪块空白、验证了哪些观点;
- 实践意义:对实际工作、系统设计、管理决策有什么帮助。
6. 背景 & 意义——多维度图(第 6 页)
- 中间一个红蓝拼接的五边形/六边形结构,四周环绕多个“TEXT”。
适合做:
-
“选题意义的四个维度”:
-
对国家/行业
- 对学校/企业
- 对用户/公众
- 对学术研究
或
- “问题成因的几个方面”:制度、技术、管理、用户等。
逻辑:中心为“研究主题”,周围是影响维度或价值维度,构成一个多维分析框架。
7. 背景 & 意义——重点句展示(第 7 页)
- 三条红蓝长条对话框,从上到下排列,每一条是一句话。
用法:
- 总结前面内容,提炼 2–3 句“金句式”的背景或意义表述;
- 例如:“信息不对称导致……”,“现有系统存在……”,便于老师记住你的问题定义。
8. 第二部分封面:研究思路与方法(第 8 页)
- 标题“02 研究思路与方法”。
-
下方可列小点:
-
研究总体思路
- 研究方法
- 研究流程
过渡语:
“在明确了背景和意义之后,接下来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,也就是我们准备怎么把问题研究清楚。”
9. 时间轴 / 流程图(第 9 页)
- 上方是一条时间轴,从 2015–2020 等节点延伸;
- 下方小圆写各阶段名称。
适用内容:
- 研究实施的时间安排:立项、调研、设计、实验、撰写等;
- 或研究步骤:需求分析 → 模型构建 → 实验验证 → 结果总结。
逻辑关系:严格按时间或步骤先后排列,突出“过程性”。
10. 关键问题 + 步骤(第 10 页)
- 左侧“关键问题”图标,右侧 01–03 三个竖向模块,每块配有图文说明。
建议写法:
- 关键问题一:例如数据获取困难、评价标准不统一;
- 关键问题二:模型/算法/方案的设计挑战;
- 关键问题三:落地实现或用户接受度问题。
作用:让老师看到你不仅知道“如何做”,也清楚“难点在哪”,并为后续“亮点”做铺垫。
11. 研究方法——文字+关键词(第 11 页)
- 上半部分是正文段落,可以概述方法组合;
- 下方有三个圆形“添加关键字”。
可以这样安排:
- 段落中说明: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、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。
-
三个圆形分别标:
-
文献研究法
- 实证分析法
- 案例分析/实验法
通俗解释:
“简单说,我们先通过查阅文献搭建理论框架,再通过问卷/实验收集数据,最后用统计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验证模型。”
12. 研究方法——扇形/环形结构(第 12 页)
- 右侧是一个被切成多块的半圆或环形,中心写 02,外圈每一块是一个模块(方法/步骤/子系统),左侧有标题区。
适合表达:
- 不同研究方法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;
- 或研究流程的循环结构(如“调研→设计→实施→评估→再调研”)。
逻辑关系:
- 扇形块拼成一个整体,说明各部分 互补而非替代;
- 你可以强调:“只有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,才能比较全面地回答研究问题。”
三、可直接套用的讲解提纲(简版)
- 封面:自我介绍 + 课题名称。
- 目录:说明五部分结构。
-
选题背景与意义
-
4:宏观与微观背景;
- 5:理论及实践意义;
- 6–7:用多维结构和金句式条目收束“为什么值得研究”。
-
研究思路与方法
-
8:章节过渡;
- 9:时间轴或步骤流程;
- 10:点出关键问题/难点;
- 11:列出主要方法并简要解释;
- 12:用环形图展示方法/流程的整体框架与相互关系。
按照这个骨架,把你自己的背景、难点、方法和时间安排填进去,就可以完成一份 结构清晰、重点突出的毕业答辩 PPT 讲解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