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
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
一、整体主题和目的
- 视觉风格: 黑白 + 红色点缀,偏理性、数据感,很适合 市场研究、用户研究、行为分析、管理类课题。
-
内容结构: 模板围绕一个“研究项目”,按时间顺序讲清楚:
-
研究从哪里来 —— 背景与问题
- 研究要做什么 —— 内容与目标
- 研究怎么推进 —— 进度、案例
- 研究得出什么 —— 结果、数据分析
- 研究有什么启发 —— 讨论与思考
二、逐页模块讲解
1. 开场封面(第 1 页)
作用: 把“人”和“题”同时介绍清楚。
- 上方年份:202X(可改为当前年份)
- 中间:论文或项目的 正式题目
- 下方小字:专业、姓名、导师等信息
开场可以这样说: “各位老师好,我是 XX 专业的 XX,今天汇报的课题是《……》,接下来我将从研究背景、研究内容与进展、数据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几个方面进行说明。”
2. 研究框架总览(第 2 页)
画面是一张 人头轮廓 + 1–4 分区 的示意图。
-
可以用来概括本研究的四个核心模块,例如:
-
研究背景
- 研究内容
- 研究方法与数据
- 研究结论与建议
这页的目标是:用一张图告诉老师:这项研究主要包括哪几块内容。
3. 模块一:研究背景(第 3–5 页)
3.1 研究背景封面(第 3 页)
- 标题:“研究背景”,旁边配上上升的趋势图标。
- 可以加一句总括性话: “当前在……领域,出现了……现象,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。”
专业词解释:
- 研究背景 = “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,让你必须做这项研究”。
3.2 背景中的关键问题(第 4 页)
左侧红色三角形标注“核心问题/主要矛盾”,右侧多行文字。
可以这样拆:
- 行业/环境层面的变化: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等;
- 现状中的痛点:效率低、成本高、用户满意度不佳等;
- 现有做法的局限:数据不足、方法落后、缺乏系统评估;
- 最终引出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。
3.3 背景中的目标人群或场景(第 5 页)
这里是左右对称的 红黑三角形 结构。
- 左边可以写:“研究对象 / 目标人群 / 关键场景”
- 右边写:“研究目标 / 预期收益”
例如:
- 研究对象:某平台用户、某类型企业、某类城市居民;
- 研究目标:弄清用户行为特征、提出改进策略、评估政策效果等。
到此为止,老师已经知道: “你在什么背景下,要为哪些人/哪些场景解决什么问题。”
4. 模块二:研究内容与进程(第 6–8 页)
4.1 研究内容结构(第 6 页)
上方写“研究内容”,下面是一排并列的黑色模块牌。
-
每个模块可以是一个 子课题 / 子问题 / 章节,例如:
-
内容 A:用户画像分析
- 内容 B:行为路径分析
- 内容 C:影响因素模型
- 内容 D:策略与方案设计
用一句白话总结: “简单说,这项研究主要做了 A、B、C、D 四件事。”
4.2 研究进程(第 7 页)
这里用 折线 + 山峰 的图形做时间轴。
-
横向是时间(项目阶段):
-
启动 → 数据收集 → 初步分析 → 模型构建 → 验证与优化 → 成果形成
- 每个“山峰”顶端是一个关键里程碑,下方写完成内容。
这一页的逻辑是: “这项研究不是一次性结果,而是按时间逐步推进,每个阶段都有产出。”
4.3 案例展示(第 8 页)
中间两块屏幕图标,下面可以放 对比案例:
- 左边:原有做法 / 问题案例
- 右边: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案或试点结果
比如:“原来企业 A 的培训方式是……,存在……问题;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案后,在……方面有明显提升。”
5. 模块三:研究结果与讨论(第 9–11 页)
5.1 结果概述与讨论(第 9 页)
左侧是一个人在屏幕上的简笔图,右侧多条文字。
可以按三个层次讲:
-
核心研究结论
-
比如:哪些因素显著影响用户留存/绩效/满意度。
-
对现实工作的启示
-
例如:应该重点改进哪些环节、如何调整资源分配。
-
研究局限与不足
-
数据量、样本范围、方法假设等方面的限制。
专业词解释:
- 研究结论:你用数据和分析得出的“答案”。
- 讨论:这些答案意味着什么,有什么用,又有哪些不确定性。
5.2 数据分析封面(第 10 页)
这一页用“齿轮 + 人物”做图标,标题是 “数据分析”。
-
用来说明:
-
采用了哪些 数据来源(问卷、系统日志、公开数据等);
- 使用了哪些 分析方法。
简单解释常见方法:
- 描述统计:看整体分布和平均水平;
- 回归分析:看哪些因素影响结果,以及影响方向和强度;
- 对比分析:对比不同群体或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。
5.3 关键数据图表(第 11 页)
这里是一个 柱状图,中间用红色高亮某一根柱子。
- 横轴可以是时间、不同用户群体、不同方案;
- 纵轴是关键指标(如转化率、满意度分、成本等)。
讲解要点:
- 指出整体趋势——整体是在上升、下降还是保持稳定;
- 强调红色柱子代表的“关键年份/关键方案”;
- 简要解释变化原因:发生了哪些动作导致指标变化。
记住:不要只读数字,要解释数字背后的故事。
6. 模块四:思考与展望(第 12 页)
标题类似“请思考几个问题?”,下面有一排图标和简要文字。
可以用来做 收尾反思:
-
对企业/组织的启示:
-
下一步可以怎样应用这些结论?
-
对后续研究的建议:
-
还能从哪些角度继续深入?
-
对政策或行业的建议(如果适用):
-
例如:在制度、技术、教育上的配合措施。
可以用一段话总结: “本研究初步回答了……问题,但在样本范围和数据深度方面仍有不足。未来可以结合更多行业数据,以及实验或长期追踪研究,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结论。”
三、整体逻辑关系小结
- 1–2 页: 建立“整体框架”,让老师知道汇报路线。
- 3–5 页: 从大背景 → 核心问题 → 研究对象和目标,回答“为什么做”。
- 6–8 页: 从研究内容 → 研究进程 → 典型案例,回答“具体做了什么”。
- 9–11 页: 从结论讨论 → 数据分析 → 关键指标,回答“做出了什么结果”。
- 12 页: 提出启示和开放问题,给整场汇报做一个有思考深度的收尾。
只要把这些“位置”填上你自己的真实内容,这套模板就能支撑一场 思路清晰、数据突出、重点明确 的论文或项目答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