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

Blog Author

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


一、整体主题和目的

  • 视觉风格: 黑白 + 红色点缀,偏理性、数据感,很适合 市场研究、用户研究、行为分析、管理类课题
  • 内容结构: 模板围绕一个“研究项目”,按时间顺序讲清楚:

  • 研究从哪里来 —— 背景与问题

  • 研究要做什么 —— 内容与目标
  • 研究怎么推进 —— 进度、案例
  • 研究得出什么 —— 结果、数据分析
  • 研究有什么启发 —— 讨论与思考

二、逐页模块讲解

1. 开场封面(第 1 页)

作用: 把“人”和“题”同时介绍清楚。

  • 上方年份:202X(可改为当前年份)
  • 中间:论文或项目的 正式题目
  • 下方小字:专业、姓名、导师等信息

开场可以这样说: “各位老师好,我是 XX 专业的 XX,今天汇报的课题是《……》,接下来我将从研究背景、研究内容与进展、数据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几个方面进行说明。”


2. 研究框架总览(第 2 页)

画面是一张 人头轮廓 + 1–4 分区 的示意图。

  • 可以用来概括本研究的四个核心模块,例如:

  • 研究背景

  • 研究内容
  • 研究方法与数据
  • 研究结论与建议

这页的目标是:用一张图告诉老师:这项研究主要包括哪几块内容。


3. 模块一:研究背景(第 3–5 页)

3.1 研究背景封面(第 3 页)

  • 标题:“研究背景”,旁边配上上升的趋势图标。
  • 可以加一句总括性话: “当前在……领域,出现了……现象,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。”

专业词解释:

  • 研究背景 = “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,让你必须做这项研究”。

3.2 背景中的关键问题(第 4 页)

左侧红色三角形标注“核心问题/主要矛盾”,右侧多行文字。

可以这样拆:

  • 行业/环境层面的变化: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等;
  • 现状中的痛点:效率低、成本高、用户满意度不佳等;
  • 现有做法的局限:数据不足、方法落后、缺乏系统评估;
  • 最终引出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

3.3 背景中的目标人群或场景(第 5 页)

这里是左右对称的 红黑三角形 结构。

  • 左边可以写:“研究对象 / 目标人群 / 关键场景”
  • 右边写:“研究目标 / 预期收益”

例如:

  • 研究对象:某平台用户、某类型企业、某类城市居民;
  • 研究目标:弄清用户行为特征、提出改进策略、评估政策效果等。

到此为止,老师已经知道: “你在什么背景下,要为哪些人/哪些场景解决什么问题。”


4. 模块二:研究内容与进程(第 6–8 页)

4.1 研究内容结构(第 6 页)

上方写“研究内容”,下面是一排并列的黑色模块牌。

  • 每个模块可以是一个 子课题 / 子问题 / 章节,例如:

  • 内容 A:用户画像分析

  • 内容 B:行为路径分析
  • 内容 C:影响因素模型
  • 内容 D:策略与方案设计

用一句白话总结: “简单说,这项研究主要做了 A、B、C、D 四件事。”


4.2 研究进程(第 7 页)

这里用 折线 + 山峰 的图形做时间轴。

  • 横向是时间(项目阶段):

  • 启动 → 数据收集 → 初步分析 → 模型构建 → 验证与优化 → 成果形成

  • 每个“山峰”顶端是一个关键里程碑,下方写完成内容。

这一页的逻辑是: “这项研究不是一次性结果,而是按时间逐步推进,每个阶段都有产出。”


4.3 案例展示(第 8 页)

中间两块屏幕图标,下面可以放 对比案例

  • 左边:原有做法 / 问题案例
  • 右边: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案或试点结果

比如:“原来企业 A 的培训方式是……,存在……问题;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案后,在……方面有明显提升。”


5. 模块三:研究结果与讨论(第 9–11 页)

5.1 结果概述与讨论(第 9 页)

左侧是一个人在屏幕上的简笔图,右侧多条文字。

可以按三个层次讲:

  1. 核心研究结论

  2. 比如:哪些因素显著影响用户留存/绩效/满意度。

  3. 对现实工作的启示

  4. 例如:应该重点改进哪些环节、如何调整资源分配。

  5. 研究局限与不足

  6. 数据量、样本范围、方法假设等方面的限制。

专业词解释:

  • 研究结论:你用数据和分析得出的“答案”。
  • 讨论:这些答案意味着什么,有什么用,又有哪些不确定性。

5.2 数据分析封面(第 10 页)

这一页用“齿轮 + 人物”做图标,标题是 “数据分析”

  • 用来说明:

  • 采用了哪些 数据来源(问卷、系统日志、公开数据等);

  • 使用了哪些 分析方法

简单解释常见方法:

  • 描述统计:看整体分布和平均水平;
  • 回归分析:看哪些因素影响结果,以及影响方向和强度;
  • 对比分析:对比不同群体或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。

5.3 关键数据图表(第 11 页)

这里是一个 柱状图,中间用红色高亮某一根柱子。

  • 横轴可以是时间、不同用户群体、不同方案;
  • 纵轴是关键指标(如转化率、满意度分、成本等)。

讲解要点:

  1. 指出整体趋势——整体是在上升、下降还是保持稳定;
  2. 强调红色柱子代表的“关键年份/关键方案”;
  3. 简要解释变化原因:发生了哪些动作导致指标变化。

记住:不要只读数字,要解释数字背后的故事。


6. 模块四:思考与展望(第 12 页)

标题类似“请思考几个问题?”,下面有一排图标和简要文字。

可以用来做 收尾反思

  1. 对企业/组织的启示:

  2. 下一步可以怎样应用这些结论?

  3.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:

  4. 还能从哪些角度继续深入?

  5. 对政策或行业的建议(如果适用):

  6. 例如:在制度、技术、教育上的配合措施。

可以用一段话总结: “本研究初步回答了……问题,但在样本范围和数据深度方面仍有不足。未来可以结合更多行业数据,以及实验或长期追踪研究,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结论。”


三、整体逻辑关系小结

  • 1–2 页: 建立“整体框架”,让老师知道汇报路线。
  • 3–5 页: 从大背景 → 核心问题 → 研究对象和目标,回答“为什么做”。
  • 6–8 页: 从研究内容 → 研究进程 → 典型案例,回答“具体做了什么”。
  • 9–11 页: 从结论讨论 → 数据分析 → 关键指标,回答“做出了什么结果”。
  • 12 页: 提出启示和开放问题,给整场汇报做一个有思考深度的收尾。

只要把这些“位置”填上你自己的真实内容,这套模板就能支撑一场 思路清晰、数据突出、重点明确 的论文或项目答辩。

关联标签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下面我把这套 黑白红研究型答辩模板 当成一场完整汇报来讲一遍,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内容替换进去使用。,一、整体主题和目的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0.3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、商务汇报、数据分析
PPT页数:20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