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语言中的变量
基础教学 1 min read

Python语言中的变量

Blog Author

Python 语言中的变量:原理 + 使用场景 + 最佳实践详解


一、为什么要学习变量?

学习 Python 编程的第一步就是掌握“变量(variable)”。变量是程序中最基本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。如果你理解了“变量”,就等于打开了用程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大门。

教学引导问题:

  • 程序能做什么? → 控制数据。
  • 如何控制数据? → 使用变量保存、传递、运算数据。

二、变量背后的计算机原理

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,所有数据最终都会被保存在“内存”中。而变量就是内存空间的别名,它让我们能够以人类可读的方式引用和操控计算机中的数据。

类比教学: 就像你将“李雷”这个名字贴在了某个抽屉上,以后就可以说“打开李雷的抽屉”而不是“打开抽屉编号 10482”。


三、Python 中常用的变量类型与实际使用场景

1. 整型 int

场景: 处理人数、年龄、库存数量、ID号等不带小数的量。

a = 100
print(type(a))  # <class 'int'>

Python 支持二进制、八进制、十六进制整型写法:

print(0b100)  # 输出 4(二进制)
print(0o100)  # 输出 64(八进制)
print(0x100)  # 输出 256(十六进制)

2. 浮点型 float

场景: 用于金额、分数、经纬度等带有小数的数字。

b = 123.456
c = 1.234e2
print(b, c)  # 输出 123.456 123.4

3. 字符串 str

场景: 表示文本,如用户名、地址、提示信息等。

name = 'Alice'
message = "Hello, world"
print(type(name))  # <class 'str'>

4. 布尔型 bool

场景: 代表“是/否”、“真/假”、“通过/失败”等二值逻辑。

is_logged_in = True
has_permission = False

可用于条件判断、状态控制等常见逻辑结构。


四、变量命名规则与最佳实践

命名规则(必须遵守)

  • 只能包含:字母、数字、下划线
  • 不能以数字开头
  • 区分大小写countCount
  • 不能使用 Python 关键字(如 if, while, True, print 等)

命名习惯(推荐遵守)

类型 示例 用途说明
普通变量 user_age 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
受保护变量 _token 表示内部使用
私有变量 __password 强烈约定禁止外部访问

最佳实践:变量名要见名知义(self-descriptive)。如 temp_celsiust1 更易读。


五、变量的基本使用方法

a = 45
b = 12
print(a + b)  # 加法
print(a - b)  # 减法
print(a * b)  # 乘法
print(a / b)  # 除法(保留小数)

Python 中,变量不需要事先声明类型,赋值即定义,是动态类型语言的特点。


六、使用 type() 检查变量类型

a = 123
b = 12.3
c = "hello"
d = True
print(type(a))  # <class 'int'>
print(type(b))  # <class 'float'>
print(type(c))  # <class 'str'>
print(type(d))  # <class 'bool'>

七、变量类型的转换与实际应用场景

常用转换函数:

目标类型 函数 示例
int int() int('123') → 123
float float() float('12.34') → 12.34
str str() str(100)'100'
bool bool() bool('hello')True
char chr() chr(97)'a'
ord ord() ord('a') → 97

示例代码:

a = '100'
b = '123.45'
print(int(a))           # 输出 100
print(float(b))         # 输出 123.45
print(str(3.14))        # 输出 '3.14'
print(bool(""))         # 输出 False(空字符串为 False)
print(chr(65))          # 输出 'A'
print(ord('Z'))         # 输出 90

实战建议: 用户输入一般都是字符串类型,常通过 int(input()) 将其转换为整型后进行计算。


八、变量与表达式计算:小项目实战

项目:计算两数相加

x = int(input("请输入第一个数字:"))
y = int(input("请输入第二个数字:"))
sum = x + y
print("两数之和为:", sum)

使用场景:

  • 表单数据处理
  • 数值汇总计算
  • 简单业务逻辑开发起步

九、教学拓展:变量的本质是内存引用

在 Python 中,变量本质是对内存中对象的引用名,而不是值本身。多个变量可以引用同一个值。

a = 100
b = a
print(b)  # 100
a = 200
print(b)  # 仍为 100,说明 b 与 a 分离了

注意:对于不可变类型(int, float, str, bool),重新赋值会创建新对象,而不是修改原对象。


十、总结回顾 + 提升建议

✅ 本课掌握要点:

  • 理解什么是变量,以及变量的物理与逻辑意义
  • 掌握四种常用数据类型:int, float, str, bool
  • 掌握变量命名规则与 Python 编码习惯
  • 能通过 type() 检查类型,通过 int(), str() 等进行类型转换
  • 掌握基本运算与简单交互程序的书写方法

✅ 最佳实践建议:

  • 命名清晰 + 合理类型使用
  • 动手练习小项目,如 BMI 计算器、摄氏转华氏
  • 避免滥用类型转换,注意输入的合法性检查

📌 下节预告

在下一节中,我们将系统讲解 表达式与运算符(表达式的执行流程、优先级、赋值技巧等),继续深入 Python 基础,助你建立起更完整的语言理解体系。

如需配套的可打印学习卡片变量类型总结图表、或课堂小测题库,欢迎继续向我提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