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开题报告 / 论文答辩”的展示模板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“开题报告 / 论文答辩”的展示模板

Blog Author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这套 PPT 是一份“开题报告 / 论文答辩”的展示模板。 整体目的是帮助你在答辩时,清晰地讲清楚:为什么选这个题、别人做到了哪里、你准备怎么做、有什么创新,以及后续的研究计划

版式上以书本、纸张、文具为主视觉,强调“学术研究”“阅读文献”的氛围,蓝白配色干净正式,适合理工、人文社科等多数专业的开题或中期汇报。


二、按模块逐一讲解

1. 封面:交代论文基本信息(第 1 页)

  • 学校名称 + 校徽
  • 标题:开题报告论文答辩 PPT
  • 下方可以填写:论文题目、答辩人姓名、学号、指导老师等
  • 画面是一摞翻开的书,传达“以文献和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”的含义。

建议讲解用语:

“各位老师好,我的课题是……,接下来我将围绕选题背景、研究意义、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结果,向各位做一个简要汇报。”


2. 设计说明 / 研究引入(第 2 页)

这一页目前是“设计说明”的占位文字,你可以改成:

  • 研究缘起:现实中遇到的痛点、问题情境
  • 课题来源:项目、导师课题组、实践经历等
  • 研究目标概述:希望解决什么核心问题

专业词解释:

  • 课题来源:简单说,就是“这个题是谁提出来的、为什么要做”,例如来源于国家项目、企业合作、个人观察等。

3. 目录 / 结构总览(第 3 页)

中间是“目录 / CONTENTS”,下方一排图标,对应 5~6 个部分:

  1. 论文绪论(或论文概述)
  2. 研究背景与现状
  3. 研究方法与思路
  4. 研究结果及应用
  5. 分析讨论
  6. 论文总结 / 展望未来

逻辑关系: 目录体现的是从“为什么做”→“别人怎么做”→“我怎么做”→“做到什么效果”→“最后怎么总结”的一条完整研究链条。


4. 第一部分标题页:论文绪论 / 引言(第 4 页)

标题是“论文绪论 / Paper Introduction”,配合书本与苹果的照片,作为章节封面使用。

在这里一般点明:

  • 研究主题一句话说明
  • 本部分包含的内容:背景、问题、目标、框架等

5. 选题背景:问题从哪里来(第 5 页)

标题:“选题背景 / Selected Topic Background”

版式左图右文:

  • 左边是书本图片,象征理论与知识基础
  • 右侧可以分两段写:

  • 现实背景:行业现状、社会现象、技术发展

  • 学术背景:已有研究方向、代表观点

小提示: 讲解时可以用“宏观→微观”的顺序:

“在国家层面……,在行业层面……,在具体场景中则表现为……,因此我们选择了本研究主题。”


6. 研究意义:为什么值得做(第 6 页)

标题:“研究意义 / Research Significance” 画面中间是打开的书本,冒出线条和图案,象征“产生新知识”。

可以分为两类意义:

  • 理论意义

  • 丰富某个理论模型

  • 补充以往研究中的空白
  • 实践意义

  • 为企业或政府提供决策参考

  • 优化某项流程、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

专业词解释:

  • 理论意义:用大白话说,就是“对学术界有啥用,会不会让书本上的理论更完整或更准确”。
  • 实践意义:就是“对现实生活和工作有没有帮忙,比如能让企业多挣钱、用户用得更方便”。

7.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(第 7 页)

这一页以世界地图 + 图标展示,通常用来讲:

  • 左侧:国内研究现状
  • 右侧:国外研究现状

可从以下维度展开:

  • 研究视角:从企业、用户、技术、政策等不同角度
  • 研究方法:问卷、实验、案例、模型分析等
  • 研究结论:主流共识、存在争议点

逻辑重点:

  • 既要说明“别人已经做了什么”,
  • 又要突出“还存在哪些不足”,为后文的研究创新点埋伏笔。

8.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:用模型概括(第 8 页)

标题类似“研究理论与文献统计 /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”,使用环形图展示不同类型文献占比(如 76%、48%、22% 等)。

可用于说明:

  • 你采用了哪些理论作为分析框架(例如:创新扩散理论、计划行为理论等)
  • 不同理论或研究方向在已有文献中的比重

解释:

  • 理论基础:好比是研究的“工具箱”和“尺子”,用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。
  • 文献综述:就是把别人写过的文章认真读一遍,分类、归纳和比较。

9. 主要创新点:你的研究新在哪里(第 9 页)

标题:“主要创新 / Main Innovation” 图形是一条蜿蜒曲线,串联多个圆点,适合列出 3~4 个创新点,例如:

  1. 研究对象创新:以前研究多聚焦 A 群体,你转向 B 群体;
  2. 研究方法创新: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或交叉方法;
  3. 模型框架创新: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;
  4. 应用场景创新:在新的行业或地域验证已有理论。

逻辑关系: 每个创新点都应该紧扣前面文献的不足,形成“别人没做 / 做得不够 → 我来做 → 这是我的新意”的闭环。


10. 研究方法与思路:怎么做(第 10、11 页)

  • 第 10 页:“研究方法与思路 /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”

  • 左侧可摆放研究阶段或数据来源说明

  • 右侧书本图片,强调“基于大量资料与数据”

  • 第 11 页:“研究思路 / Research Idea”

  • 以世界地图和箭头为背景,展示研究路线图

  • 例如:

    1. 提出研究假设
    2. 设计问卷和实验
    3. 收集国内外数据
    4. 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

专业词解释:

  • 研究方法:完成研究时具体采用的“工具和步骤”,例如问卷调查、访谈、实验、案例分析、统计建模等。
  • 研究思路:更像“路线图”,说明整个研究按照什么顺序推进。

11. 研究方案与进度:后续怎么实施(第 12 页)

标题:“研究方案 / Research Plan” 右侧用图表展示两段数据(如 72% vs 28%),可以替换为:

  • 不同方案的优劣比较
  • 各阶段时间占比、工作量分配

可包含的要点:

  • 研究阶段划分:前期准备、数据收集、分析撰写、修改完善
  • 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与预期成果(例如:第几月完成开题,第几月完成实证等)
  • 可能的风险与应对措施(数据获取困难、样本不足等)

三、整体逻辑小结(让答辩更顺畅)

把整套 PPT 串起来,就是一条清晰的故事线:

  1. 先说明“我要研究什么”

  2. 封面 + 绪论标题

  3. 再解释“为什么要研究这个”

  4. 选题背景、研究意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、理论与文献综述

  5. 接着说“别人没做到哪里,我的创新点是什么”

  6. 主要创新

  7. 然后讲“我准备怎么做”

  8. 研究方法与思路、研究方案、进度安排

  9. 最后收束到“预期结果与应用价值”

  10. 研究结果及应用(可在后续章节继续展开)

按照以上结构去填充你的具体内容,既符合答辩老师的听觉习惯,也能充分利用这套模板的版式优势。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,这套 PPT 是一份“开题报告 / 论文答辩”的展示模板。 整体目的是帮助你在答辩时,清晰地讲清楚:为什么选这个题、别人做到了哪里、你准备怎么做、有什么创新,以及后续的研究计划。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4.7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、商务汇报、数据分析、开题报告
PPT页数:30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