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题报告 / 毕业答辩模版,颜色以红蓝为主,风格偏理工和管理类,结构非常标准:
下面是一份可以直接拿来改成你自己论文汇报稿的讲解示范,我按页面和逻辑顺序来讲。
一、整体主题与结构
这套 PPT 是一份开题报告 / 毕业答辩模版,颜色以红蓝为主,风格偏理工和管理类,结构非常标准:
- 选题背景及意义
- 研究思路及方法
- 论文基本内容
- 可行性论证
- 研究进度安排
- 研究结论或后续展望
当前这一组六排版的重点是前 3 个部分: “为什么做 → 怎么做 → 准备做什么内容”。
二、封面与目录
1. 封面(第 1 页)
- 左侧是学校徽标和“开题报告毕业答辩”的标题。
- 下面可以写:专业、年级、研究生姓名和导师姓名。
讲解示例:
“各位老师好,我是 XX 专业 XX 级的研究生 XX,今天汇报的课题是《……》,本次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内容等。”
2. 目录页(第 2 页)
左侧是圆形“目录”,右侧是 6 条横向色条,对应六个部分:
- 选题背景及意义
- 研究思路与方法
- 论文基本内容
- 可行性论证
- 研究进度及计划
- 研究结论或发展方向
逻辑关系:
- 先说明为什么选这个题(背景、意义);
- 再讲准备如何研究(思路、方法、步骤);
- 接着交代论文打算写什么(研究内容和结构);
- 后面再说明能不能做、做到什么程度、下一步怎么推进。
三、Part 01:选题背景及意义(第 3–7 页)
3. 分节封面:选题背景及意义(第 3 页)
- 中央“Part 01”醒目,右侧蓝色条写着“选题背景及意义”。
- 下方可以简要列四个小点:内部背景、外部环境、主题概述、主要贡献点等。
这页作用就是告诉老师:接下来我要先从背景和意义说起。
4. 内容摘要 / 关键词(第 4 页)
- 中间标题“内容摘要”,下面是四个菱形块,每个写一个关键词。
可以用来概括本研究的核心标签,例如:
- “数字化转型 / 供应链协同 / 中小企业 / 绩效提升”
好处: 老师一眼就能抓住你这个课题的大致方向。
5. 选题背景:国内外现状(第 5 页)
这一页用左右两个六边形来对比:
- 左边:国际现状
- 右边:国内现状
下面再配一段较长文字,概括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。
讲的时候可以这样组织:
- 先说国际上做得如何、有哪些成熟做法或研究成果;
- 再说国内处在什么阶段、存在哪些差距或痛点;
- 最后引出:“因此,有必要围绕 XX 问题开展本课题研究”。
6. 选题意义:三个层面(第 6 页)
- 左边是一个写着“意义”的大圆;
-
右侧 1、2、3 三个节点,分别表示三种意义,例如:
-
学术意义:补充现有理论、搭建新模型;
- 实践意义:对企业/行业/学校有直接改进作用;
- 社会意义:符合国家战略、行业发展趋势等。
这里要用通俗话解释:
学术意义就是“对书本和理论有什么新东西”, 实践意义就是“对现实工作有什么帮助”, 社会意义就是“对国家政策、社会发展有什么价值”。
7. 主要创新点(第 7 页)
- 上方标题“主要创新点”;
- 下方是四个连续的箭头块,每块可以写一个创新点和简短说明。
例如:
- 在研究对象/场景上有创新;
- 在研究方法或模型上有创新;
- 在数据来源或实验设计上有创新;
- 在应用方案或系统实现上有创新。
提示: 开题阶段不用“夸大其词”,可以说“拟在…方面尝试创新”。
四、Part 02:研究思路及方法(第 8–11 页)
8. 分节封面:研究思路及方法(第 8 页)
- “Part 02 研究思路及方法”,用于平滑过渡。
- 小字可以列出:研究框架、研究方法、实验设计等。
9. 研究思路(第 9 页)
左边是两个互相嵌套的侧脸轮廓,象征思考与碰撞;右侧四个文本区域,用来说明思路。
可以按“从大到小”的顺序来说:
- 总体研究框架:先宏观分析,再微观实证;
- 研究路径:先文献综述 → 再提出模型与假设 → 然后收集数据验证;
- 关键变量或模块:比如影响因素、中介变量、结果变量等;
- 最终输出:形成指标体系、策略建议或系统原型等。
一句话概括: 这页是该课题的“路线图”。
10. 研究方法(第 10 页)
右侧是一个四箭头环形循环,左侧有两个小块。
你可以这样设计和讲解:
- 左边:先分两大类方法,如“定性研究 + 定量研究”;
-
右边:环形箭头表示研究步骤依次循环,例如:
-
文献调研与现状分析
- 访谈或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
- 统计分析 / 建模 / 仿真
- 结果反馈与方案优化
强调一点:每一步之间存在前后依赖和反馈关系,而不是孤立完成。
11. 实验或研究步骤时间轴(第 11 页)
- 一条横向“地铁线”,上面标了 Step 01 ~ Step 05。
- 每个节点下面可以写“阶段名称 + 核心任务”。
示例:
- Step 1:需求调研与问题界定
- Step 2:模型构建与指标设计
- Step 3:问卷/系统开发与试运行
- Step 4: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
- Step 5:对策建议与论文撰写
逻辑非常清楚: 这就是你从现在到论文完成的大概操作流程。
五、Part 03:论文基本内容(第 12 页)
第 12 页是“Part 03 论文基本内容”的分节封面:
-
主要提醒老师:后面会具体说明论文各章节的安排,比如:
-
第二章: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
- 第三章: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
- 第四章:实证分析/案例研究
- 第五章:结论与建议等。
你在讲的时候可以简单预告:
“在第三部分中,我将结合刚才介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,说明论文计划的章节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。”
六、整套逻辑小结
用一句话总结这套 PPT 的叙事顺序,就是:
先讲清“为什么选这个题”(背景、意义、创新点), 再讲清“打算怎么做”(思路、方法、步骤), 最后说明“论文要写些什么”(基本内容和结构)。
你只需要把每一页上的“输入标题文本”“关键词”等换成自己的具体内容,按照上面的讲解思路自然展开,就能呈现一场条理清晰、逻辑完整的开题/答辩汇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