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约风“教学课件”模板,以白色背景配金色线条和书本照片为主视觉,给人的感觉是:
一、核心主题与整体目的
这套 PPT 是一份简约风“教学课件”模板,以白色背景配金色线条和书本照片为主视觉,给人的感觉是: 干净、理性、偏“教研/培训”风格。
整套页面的目的主要有三点:
- 清楚说明本次课程的结构与安排(哪一部分讲什么);
- 分步骤呈现教学流程和活动设计,方便听众跟着节奏推进;
- 用图文与简单数据展示教学亮点和成效,支持你做总结与反思。
二、按页面/模块说明关键内容
(1)封面与目录:告诉大家“这堂课是什么”
第 1 页:封面
- 左侧是标题框:“教育 Teaching / 教学课件”等字样,下方可写主讲人、授课时间。
- 右侧是摆放书本的照片,强化“学习、阅读、专业课程”的氛围。
用途:一句话点题 + 基本信息,让听众知道“谁、在什么时候、讲什么课”。
第 2 页:目录页
- 上方标题“目录 / CONTENTS”。
-
下方用四行文字列出四个章节,比如:
-
第一部分:课程背景与目标
- 第二部分:教学流程设计
- 第三部分:课堂活动与案例
- 第四部分:教学反思与改进
目录的作用就是给出“全局地图”,告诉学生和评课老师:整个汇报会分成几块来讲。
(2)第一部分:课程背景 & 基本内容(第 3–4 页)
第 3 页:章节封面 – 第一部分
- 中间大框写“第一部分”,下方可补充小标题,如“课程概述 / 教学目标”。
- 背景仍然是书本图片,保持视觉统一。
章节封面相当于“翻开新的一章”,提示大家接下来是一个新的内容块。
第 4 页:图文混排 – 课程背景或案例
- 右侧是一张生活化场景照片(茶具或书桌),左边是内容区。
-
下方两列“小标题+文字”,可分别介绍:
-
课程的实施环境(班级特点、学生基础)
- 课程的核心理念、教材来源等。
这里适合用“故事化”的方式,把课程从哪里来、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讲清楚。
(3)流程时间线:教学步骤拆解(第 5–6 页)
这两页版式类似,都是横向流程 + step 步骤。
第 5 页:三步流程
- 左侧是一段引入说明文字。
- 右侧自左向右标出 step1、step2……,下面每一步对应一小段说明。
-
可以用来拆解:
-
课堂导入流程(自我介绍 → 情境创设 → 提出问题),
- 或一个课堂活动的三个执行环节。
第 6 页:更多步骤流程
- 结构与第 5 页相似,只是步骤可能更多(如 4 步)。
-
适合用来说明整节课的总体教学流程:
-
预习反馈
- 新知探究
- 巩固练习
- 拓展延伸
这种“时间线/流程图”的逻辑很好理解:从左到右,就是从开始到结束,让听众一眼就看出课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。
(4)活动设计与教学说明(第 7 页)
第 7 页:图文结合 – 重点活动讲解
- 左侧是一个六边形图片区域,可以放课堂照片或学生参与场景。
- 右侧大标题“活动流程/教学说明”,下面分段文字。
可用于详细讲解一个重点活动,例如:
- 活动目标(想让学生获得什么能力或体验)
- 活动准备(材料、分组方式)
- 活动过程(教师、学生分别要做什么)
- 评价方式(如何展示成果、如何反馈)
这一页建议用“步骤 + 要点”的方式讲清楚,既体现设计思路,也方便评课老师理解。
(5)第二部分:课堂内容展开(第 8–10 页)
第 8 页:章节封面 – 第二部分
- 中央写“第二部分”,下方可写“小标题:课堂实施 / 内容展开”。
- 与第一部分封面同样风格,保持整体一致。
第 9 页:左右分栏 – 知识块对照说明
- 左侧是两块色块小卡片,右侧是清晰的场景照片。
-
适合做两个知识点、两种做法或两类资源的对比介绍。
-
左侧:关键知识或策略 A、B;
- 右侧:配图展示实际教学环境或学生情况。
第 10 页:图标矩阵 – 知识点/能力目标归纳
- 中间区域以四个小图标排成一行或两行,每个图标下方是“小标题 + 简短说明”。
-
可以用来概括:
-
本节课的四个知识点;
- 或四个维度的能力目标(比如:知识理解、合作交流、创新实践、情感态度)。
这页的重点是“横向并列”,告诉大家:本课不只有一个重点,而是很多要素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。
(6)课堂表现与案例展示(第 11 页)
第 11 页:三图展示 + 简短评价
- 上方是三个圆形图片,可放不同活动瞬间或学生作品。
- 下方对应三段说明文字,还可以配上“关键字/按钮”。
可用于:
- 展示三个代表性学生或小组的学习表现;
- 或三个典型课堂片段,并在文字中简单评析“哪里做得好、有什么值得借鉴”。
这一页让“抽象的教学目标”变成“看得见的课堂画面”,增强说服力。
(7)数据与反馈:量化结果展示(第 12 页)
第 12 页:条形对比图 – 教学效果或满意度
- 左侧是 3–4 条水平长条,长度不同,表示不同项目的比例或得分;
- 右侧文字区域解释每一项具体含义。
比如:
- 指标 1:学生活跃度
- 指标 2:知识掌握度
- 指标 3:合作参与度
- 指标 4:课后作业完成率
条形图的优点:一眼能看出哪一项更高/更低,适合用来做教学效果对比或改进方向的说明。
三、专业词的通俗解释示例
- 教学流程:就是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的“几个环节”,比如“导入–讲解–练习–小结”。
- 活动设计:老师提前想好的“让学生动起来的环节”,比如分组讨论、演示实验、角色扮演等。
- 评价指标:用来衡量课堂效果的“尺子”,可以是分数、比例,或“优秀/良好/需改进”等等级。
四、整体逻辑关系梳理
用这套模板讲课时,可以按下面的顺序组织讲解:
- 封面 + 目录(1–2):告诉大家课程主题和结构。
- 第一部分(3–7):先说背景和目标,再用流程图把整堂课的步骤拆开,并重点说明 1–2 个关键活动。
- 第二部分(8–10):具体展开课堂内容,分模块讲知识点、能力目标和教学资源。
- 课堂表现与案例(11):用图片和简评展示实际效果。
- 数据 & 反思(12):用条形图量化结果,提出改进思路,完成整节课的闭环。
按照这个思路填入你自己的教学内容,就可以形成一份逻辑清晰、重点突出的教学课件讲解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