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毕业论文开题答辩” 的展示稿
总结与计划 1 min read

“毕业论文开题答辩” 的展示稿

Blog Author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

这套 PPT 是一份 “毕业论文开题答辩” 的展示稿。 封面已经写明:这是围绕某一新闻传播或语言表达相关主题的论文,在开题阶段向老师说明:

  •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(背景与意义);
  • 你打算怎么做研究(过程与方法);
  • 目前已经有什么阶段性成果,将来如何应用(成果与运用);
  • 最后对论文结构做一个小结。

一句话概括:

这套 PPT 的目的,是 说服评审老师:这个题目有价值、方法可行,你已经有清晰的研究计划


二、整体结构总览(第 2 页:目录)

目录页把整份开题报告分成 四大部分

  1. 选题背景与意义

  2. 解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,它和现实、学术有什么关系。

  3. 研究过程及方法

  4. 说明你会按照什么步骤、用什么工具来完成研究。

  5. 研究成果及运用

  6. 展示目前已有的阶段性结果,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。

  7. 论文归纳与小结

  8. 对论文框架和预期结论做整体概括。

逻辑顺序是:

先讲“为什么” → 再讲“怎么做” → 接着讲“做到什么程度了” → 最后“整体总结”


三、第一部分:选题背景与意义(第 3、4、5、6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3 页)

  • 标题:选题背景与意义
  • 标记:PART 01

这一页告诉老师:接下来先不讲数据,先把“缘起”和“价值”讲清楚


2. 论文概要 + 关键词(第 4 页)

右侧是正文区域,大致包含:

  • 论文概要: 用一小段话介绍论文研究的对象、范围和核心问题。 比如:研究的是某种传播现象、某类文本中的语言特点等。

  • 下方有几个小图标,多半对应:

  • 研究对象

  • 研究范围
  • 关键词等

通俗理解:

这一页是在回答 “我到底研究什么?研究的是哪一块?”。


3. 选题背景概述(第 5 页)

  • 左边是一张办公/写作场景的图片,右边大块蓝色区域写着选题背景概述
  • 文本内容一般会说明:

  • 现实背景:比如媒体环境变化、新技术出现、社会问题凸显等;

  • 学术背景:已有研究关注了哪些方面,还有哪些空缺;
  • 由此引出本论文的切入点。

可以用非常口语化的话来解释“选题背景”:

“选题背景就是:在现实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,是什么情况让我想到要做这篇论文。”


4. 选题意义:从多个角度说明“值不值得做”(第 6 页)

这一页有三个三角形图标并排,每个下面有标题和说明文字,通常会写:

  • 理论意义

  • 对学术研究有什么补充,比如填补了哪一类研究空白,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
  • 现实/实践意义

  • 对新闻传播实务、行业工作、社会现象理解有什么帮助。

  • 创新意义或个人成长意义

  • 方法上的创新、研究对象的新颖,以及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。

“选题意义”这个专业词,可以理解为:

如果不做这篇论文,会少了什么?” —— 少了一种解释现象的角度,或者少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

四、第二部分:研究过程及方法(第 7、8、9、10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7 页)

  • 标题:研究过程及方法
  • 标记:PART 02

这里开始进入老师最关心的核心部分:你打算怎么做,过程是否清晰可操作


2. 研究过程概述(第 8 页)

  • 左侧蓝色版块用列表形式写出研究流程,如:

  • 明确研究问题

  • 收集资料
  • 建立理论框架
  • 设计调查或文本采集
  • 数据分析与论证等
  • 右边是建筑类图片,加强“系统、严谨”的视觉感觉。

“研究过程”可以类比成写论文的“项目时间线”:

从“立项 → 收集资料 → 分析 → 得出结论”,每一步都要说明你要做什么。


3. 研究方法说明(第 9 页)

这一页使用三个交叠的圆形图标,代表几种常用方法,例如:

  • 文献研究

  • 通俗说就是:大量阅读前人的研究和书籍,整理出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。

  • 案例研究 / 个案分析

  • 选取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、媒体样本或文本,深入剖析细节

  • 问卷调查 / 访谈研究

  • 通过发放问卷、做访谈,直接向受众或从业者收集意见和数据

“研究方法”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:

“为了回答研究问题,我具体用哪些工具来收集和分析信息。”


4. 研究步骤时间线(第 10 页)

  • 画面中间是一条从 01 到 04 的流程箭头,分别对应四个阶段:

  • 前期准备(确定题目、阅读文献、搭框架);

  • 设计方案(问卷或访谈提纲、样本选择等);
  • 实施与数据收集(发问卷、做采访、整理文本);
  • 数据分析与初步结论(统计、编码、对比分析)。

这里强调的是 先后顺序

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结果之上,说明你的研究不是“想到哪儿做到哪儿”,而是提前规划好的。


五、第三部分:研究成果及运用(第 11、12 页)

1. 分节封面(第 11 页)

  • 标题:研究成果及运用
  • 标记:PART 03

这部分主要回答:

“到目前为止,你已经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?这些东西未来能用在什么地方?”


2. 研究成果概述与应用场景(第 12 页)

  • 左侧蓝色区域标题为 研究成果概述,下方是文字。内容一般包括:

  • 已经完成的章节或分析部分;

  • 初步发现的若干结论,例如:某种新闻表达方式的特点、受众反应的共性等;
  • 可能形成的模型、分类或策略建议。

  • 右侧是一台平板/电脑上讨论数据的图片,象征:

  • 成果可以用来指导实践,比如改进新闻写作、优化传播策略;

  • 也可以为后续论文答辩、继续深度研究打基础。

“研究成果及运用”可以向老师传递两个信号:

  1. 不是从零开始——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和材料;
  2. 成果有落地空间——不仅写在论文里,也能为行业或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。

六、整体逻辑与关系小结

把这套 PPT 的结构串起来,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逻辑链:

  1. 为什么做?

  2. 通过“选题背景与意义”说明现实和学术动因,证明题目有价值。

  3. 打算怎么做?

  4. “研究过程及方法”展示了你的研究路径和工具,让老师相信研究是可操作、可落地的。

  5. 目前做到什么程度?以后有什么用?

  6. “研究成果及运用”说明已经取得的进展,以及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应用前景。

  7. 最后的论文结构和小结(在后续页面):

  8. 把全文章节安排和预期结论收束起来,形成完整的研究计划。

如果你需要,我可以在这个结构基础上,帮你把每一页改写成可以直接在开题答辩上朗读的“逐页讲稿”,包括过渡语和可能的老师提问点。

获取完整资源包

一、整体主题与目的,这套 PPT 是一份 “毕业论文开题答辩” 的展示稿。 封面已经写明:这是围绕某一新闻传播或语言表达相关主题的论文,在开题阶段向老师说明:

¥ 1.00 ¥2.00
限时 5 折
PPT大小:10.7 MB
PPT特点:总结与计划、数据分析、开题报告
PPT页数:18 页